78试攻-《理想年代》


    第(2/3)页

    不管第一次进攻受挫是轻敌,还是准备不充分,或者两者干脆就是一回事,反正李想感到头皮一阵阵的发紧,首攻攻不动,二次攻就一定成功吗?不过李想转念一想,若二次攻击失利,全军将因此,流了血的侦察战获得有益的教训,而确定了再战的胜利。李想鬼使神差的竟然同意他们冲动的请求,毕竟在西北还未吃过败丈的他也感觉太憋气了!

    不过李想总算还有一丝清醒,在二次攻前提出了若二次攻击失利后的详细安排,即部队后撤,进行补充,部署偏师迂回以及先打前来增援的北岸清军等等

    下午三时,发起第二次攻击,各种口径的火炮纷纷的开始轰击,掩护着黑压压的冲锋而来的革命军向前推进。

    三两为组的革命军缓缓的蠕动而来,依托着战地上遍布的弹坑逐次接近。一个猫身提着军刀的革命军官不断的打着手势,催促着部队向前推进。当部队冒着密集的火力冲到第一道外壕时,又有战士触雷牺牲,也有跳进外壕的战士被木尖桩扎伤。

    “打!”随着敌人阵地中一个军官的一声怒喝,数十颗手榴弹打着转的砸在了革命军中间。轰!轰!……手榴弹纷纷炸开。弹片四下乱飞,十来个革命军士兵被炸翻在地。与此同时,敌人又开始以一个排至一个多连的兵力连续反扑。

    紧接着一阵骤风急雨样的机枪扫射,七八个革命军士兵应声栽倒。曳光弹胡乱的在白雪纷纷中乱窜,死神镰刀样的将一个个革命军士兵如同割草样的撂倒。十来个浑身满是弹孔的革命军士兵横七竖八的躺倒一片……

    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工事隐蔽,火力突然密集,而革命军进攻正面狭窄,地形暴露,不便运动,也不便发挥火力,因而进展缓慢。

    沈家岭和狗娃山是两座山梁,位于兰州西南十里左右,两山相连。山梁的西侧,是临兰官道,直通兰州西关。沈家岭的东边,是阿兰官道,再往东便是更高的皋兰山。婉蜒的官道夹在两山之间。沿官道北出谷口,便是兰州西关。扼守沈家岭与狗娃山,居高临下,可截断两条公路。如果解放军拿下这两处高地,沿着公路能直捣西关,切断黄河铁桥,将敌人从四面围困在兰州城内,关起门来打狗。

    李想站在安西军的阵地上,由南向北望去,沈家岭的形状酷似葫芦柄,伸向安西军进攻的方向,易守难攻的狭窄地带设有难以跨越的横沟障碍,沟前还有密密麻麻的布雷场。要突破这样的地形和障碍攻击敌人的阵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攻击沈家岭的突破口很难选择。两侧山高谷深,坡陡崖峭,不仅无路可走,而且受到东西两面火力夹击,无法突破。惟一的办法就是正面硬攻。但这个葫芦形的阵地,简直像个缩头的刺猖,要拿下它非常棘手。

    沈家岭阵地,与守兰州之敌存亡与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马安良曾得意地将这个阵地称为“兰州金锁”。他以其精锐军儿子马廷贤率领一部主力防守沈家岭和狗娃山,以得力干将马清风防守七里河、小西湖沿黄河通往西关的狭长官道,另派崔正午一部驻守华林山,控制通往兰州西关的惟一通道,作为第二道防线。

    攻打沈家岭和狗娃山的井勿幕军,在强有力的炮火轰击之后,向沈家岭、狗娃山守敌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打得十分顽强,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连续受阻,伤亡很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