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邀请(中)-《理想年代》
第(2/3)页
随着欧战爆发,袁世凯为尽快恢复对全国的**统治,恨不得在一个早上就实现这一梦想。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在政治上捞到了一笔政治资本。袁世凯自以为可以通过内战,一举荡平**和一切民主进步力量。辛亥革命的胜利,袁世凯不仅保存了自己的反革命力量,而且意外地抢到了人民用血汗换来的、“大桃子”,加上英国的承诺,这就使之觉得国民党无论如何无法同他比试,他可以在3-6个月内轻而易举地解决国民党问题。
但是,由于战后世界和平民主潮流高涨,中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强烈,北洋内部反袁世凯,反内战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国统区经济上的严重困难,特别是人民革命力量的空前壮大和袁世凯的内战兵力远在北方难于短时间部署到位等客观事实,同其既定的“内战”方针相对立,这又使得袁世凯顾虑重重。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的矛盾心理驱使袁世凯一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反革命策略。因此在重庆谈判开始,他曾确定。……政治上极度宽容,军事上不稍迁就的谈判方针。”
此次,袁世凯邀请李想赴北京参加和平谈判,他的如意算盘是企图利用和谈来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有利于嫁祸内战责任于国民党。如果李想不来重庆,就可以给国民党安上个拒绝和谈、蓄意内战的罪名,将战争责任推到**身上,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有实力自信李疯子本人是不敢冒险赴京的);如果袁世凯真的冒险来了,就让给国民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其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这样他最后剿灭赤手空拳的**就易如反掌。二是有利于赢得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时间。如果李疯子赴京和谈,可以用谈判来取得调兵遣将的必需时间,而这些时间对于军力远远超出国民党军队的北洋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
朱而典决定飞往武汉,察看动静。行前同袁世凯密商道:“如果连我去都不能把李想请来,大总统便可以对外宣布,说国民党对和平没有诚意,应用军令、政令加以讨伐。但如果李想来了,那大总统千万要告诫部下,不得胡来。否则徒逞一时之快,反惹起全世界舆论的抨击,或者更使国民党和革命军愤激,那我们太不合算了。”
“你放心。”袁世凯道:“朱而典大使,我懂得。”
朱而典满意的点点头。
“如果李想肯来,”袁世凯想了一下,又道:“你一定要早点通知我们,以便我们早做准备。”
……
一架带有英军标志的飞机在龟蛇锁大江的武汉三镇的上空盘旋。
武汉的机场绝对是远东数一数二的规模,驾驶飞机的英军飞行员很快就发现了那个“机场”,并且迅速地俯冲下去。
英军飞行员此刻的行动如同一次氛围奇特的飞行表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