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 谭琴一早就气哼哼的到了杨军的办公室。 “调函发了,人家根本不签字,还说什么一辈子都在证券所上班,哪儿都不去。” 杨军正在批改文件,闻言愣了一下。 “很有个性嘛。” 谭琴撇撇嘴:“你还有心情开玩笑呢,人家都不给你面子了。” 杨军笑道:“调函是以机关的名义发出去的,又不是我的名义发的,你怎么知道人家就一定不卖我这个面子?” 调函是以机关的名义发出的,确实和杨军无关,谈不上什么丢面子的。 当然,要说一定都没关系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他是这个机关的掌舵人。 一般人对于这种调函还真的没法拒绝,往往这种好事都是打破头往里钻。 当然,也不排除例外。 很显然,这个陈若兰就是个例外。 “反正我感觉挺没面子的。”谭琴撅着嘴道。 杨军闻言,只是笑笑。 谭琴得失心太重,把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要是什么事都斤斤计较的话,那该多累了。 “行了,看来我得亲自跑一趟了。” 说完,接着道:“我让你准备她的材料,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努。” 谭琴有些不悦的把资料放在杨军跟前。 杨军没搭理她,拿过资料看了起来。 看了一眼,立马被这人的生平履历吸引了。 这个陈若兰还真是不凡,从小到大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耀眼。 不仅出身家庭条件优越,而且年年都是学习标兵,整个高中生涯中竟然有三次跳级升学,小学三年级一次,五年级一次,初二一次,就连本科也只是修了三年,后来就去了国外,短短四年就完成了硕博连读。 可以说人生非常顺畅,从来没有遇到坎坷。 “难怪拒绝调动工作呢,原来人家有拒绝的资本啊。” 杨军喃喃自语。 女人能考上博士,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尤其是当下这个环境,更是难能可贵。 女博士杨军见多了,可是像她这么优秀的博士倒是少见。 “那现在怎么办?”谭琴问道。 “还能怎么办?” 杨军翻了翻白眼:“当然是我亲自出马,三顾茅庐了。” 谭琴撇撇嘴道:“这种事哪里值得您亲自出马,是否太给她面子了,实在不行,让下面的主任随便去一个吧,要不然真拒绝您了,看您这张老脸往哪儿放。” 杨军笑道:“你不懂,这种女人已经不在乎工资待遇了,之所以拒绝是因为面子的事,只要我出马,她肯定乖乖就范。” 说完,杨军用手点了点婚姻那一栏,上面写着未婚。 “看见没有,未婚。” “未婚怎么了。”谭琴不解的问道。 杨军笑道:“未婚是一种资本啊,你想一下,已婚和未婚人的价值能一样吗?” 谭琴闻言,撇了撇嘴。 未婚的女人毕竟多了一个选项,未尝不是一种资本。 “再说了,钢铁厂是我家的,由我亲自出马请她,更显得诚意。”杨军道。 “我看你就是看中人家未婚了。”谭琴小声嘀咕道。 “我是那种人吗?” “是,您就是。” 谭琴经常去杨军家汇报工作,知道他不止伊秋水一个女人,所以,在她心目中,杨军就是那种人。 杨军闻言,翻了翻白眼。 “我看你缺乏对我的尊重,是不是想调动工作了?” “别,我错了还不成吗?”谭琴苦笑。 杨军瞪了她一眼:“以后捡好听的说。” “是。” 谭琴无奈的笑了。 “行了,马上中午了,我就不在机关吃饭了,正好趁此时间,去拜访一下这个陈若兰。” 杨军看了看时间,马上要十二点了。 于是,把手头上的工作放下,准备出去。 “这么着急吗?”谭琴小声嘀咕道。 杨军闻言,脚步一顿。 “我看你这丫头应该下基层锻炼了。” “嘿嘿,您肯定舍不得。” 谭琴笑了一下,然后一溜烟的跑了。 杨军摇了摇头,笑了。 随后,他出了单位,直奔机场。 来到机场,然后坐上了南下沪城的专机。 两个小时后,杨军就出现在了沪城。 “傻柱,今天是星期几?” 刚出机场,杨军就带着孙招财和丁二柱坐上了专车。 丁二柱闻言,挠了挠头,嘴唇微动,用眼神询问孙招财。 孙招财见状,翻了翻白眼,直接把头转向一边。 这俩货只有在吃的方面能够一致,其他时间基本上是对立的。 “不知道,你问招财吧。” 丁二柱想了想,摇了摇头。 杨军闻言,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孙招财。 孙招财见状,不敢怠慢,连忙道:“杨叔,今天是周六。” “周六?” 杨军闻言,皱了皱眉:“不对呀,今天我上班了,不应该是周六啊。” 要是真是周六的话,陈若兰今天就不上班,有可能这一趟他扑了个空。 孙招财和丁二柱闻言,齐齐翻白眼。 “您上班还分周几?可真新鲜。” 孙招财的话里充满了调侃的问道。 确实是这样,杨军上班从来不管他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只要他心情好,哪天都是工作日,只要心情不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休息日。 这不,这两天心情好,就莫名其妙的去单位晃了几圈,竟然忘记今天是周六了。 “啪!” 杨军直接给他一个大兜逼。 “臭小子,下次再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打爆你的狗头。” “噗嗤!” 一旁的傻柱见状,乐得哈哈大笑。 见杨军不善的眼神望着他,他顿时立马不笑了。 孙招财挨了一巴掌,翻了翻白眼。 不敢对杨军怎么样,一脸不忿的看着丁二柱。 “去这个地址。” 杨军掏出陈若兰的资料,指了指她公寓的地址说道。 既然今天是周六,人家肯定不上班,那么就只能去她住的地儿找他了。 随后,车子在前面转弯处一拐,就进入了另外一条路。 当下的沪城远远没有到后世那种繁华的程度,不过,也能看得出,沪城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城市。 这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颇是繁华。 这里的人明显和北平的生活习惯不一样。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赶潮流,那么的前卫,哪怕大冷的天,可大街上到处可见穿旗袍的人。 那白花花的影子看得孙招财丁二柱那俩货直流口水。 二个小时后,车子终于来到了证券所的职工公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