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许焦先说的是……曹操。 在正确历史上的曹操,可并非是寻常的臣子。 而现在,他身边的武将更几乎全是曹氏兄弟。 欠的人情…… 刘辩想都这里,忽然不觉有些烦躁。 他欠曹操人情吗? 如果真的是欠的曹操的人情,亦或者是截得曹氏气运,这更为确切一点的说法。 那他又该怎么还这人情? 狗屁不通! 汉朝以后,不可能有封王,也绝不会有地方诸侯和三公。 “陛下,我想焦先口中的借力,应该是借百姓之力。”荀攸冷不丁说道,“草庐内有蛇虫鼠蚁,草庐外有凶残的山中猛兽,借百姓之力兴复社稷,以御这些灾祸。” 正在曹操身上打着转的刘辩,听到这个解释,顿时眼前豁然。 这个说法,好像更有道理。 这可能才是正确答案,而不是截了曹魏气运。 “也许吧,那他跟朕说这番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一回想,这莫名其妙的,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刘辩问道。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陛下,臣方才注意到了一些事情。” “草庐用的是湿木,是在仓促之间完工的,后期还有很多的返工。是需要做很多修修补补之事,朝廷现在也是正在一边征伐,一边修修补补。” “而且,按照焦先那番话的意思,修补的事,可能还有更多。” “此外,陛下可否发现?焦先先前因感天下垂危从此闭口不言,但现在他说话了。” 荀攸也轻咦了一声,说道:“是啊,他开口说话了。” “虽然天下大事不能以这些人作为根据,但听着也算是个令人愉悦的消息。” 刘辩也笑道:“听起来,这应该算是个好消息。” 他自然知道不能以这些人的行为和言语,来作为评判一个国家气运的依据。 但人人都喜欢好的消息。 焦先的种种说法,在现在看来,起码还算是好的。 “传旨,以公车征辟郑玄为太学祭酒。”在诸多因素的促使下,刘辩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话令荀攸与贾诩二人皆面泛喜色。 在外患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朝廷现在确实需要数名海内名士以御外辱。 那种明知朝廷正在逐步焕发强壮的生机,皇帝也不是暴君,可外面的人在谣言的促使下,却始终以为朝廷正在越发腐朽黑暗的感觉,对于臣子而言,是非常难受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