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合(七)-《兴唐》
第(2/3)页
但从内心深处,宋璟也认为皇上做得很好了。
“朕也想到处看一看。人人都说现在江南变得很好,可朕一次没有去看过。然而朕是皇帝,无论出行哪里,都会兴师动众。只好等了,未来几年我会对我诸子进行进一步观察,确立东宫人选,再培养几年,朕老了,也象母后那样,简装出行,一点小钱,看看五湖四海的山水。”
“陛下,”诸位大臣眼里都有些酸酸的。
“你们不用这样,有多大的权利,就要负起多大的责任。朕为皇帝,不带头以身作则,如何说你们?但这些年来,你们同样辛苦了。正好母后美意,诸卿,在宫里进宴吧。”
这一顿君臣相聚甚欢。
乾陵一行,也因为国库的吃紧,变得很简朴,以至王勮最后叫苦:“陛下,再节约,不符合礼制了。”
不过这种简朴很得民心的,从八月开始,这一战打了一个多月,共达六次大战役,小的战斗不计其数,牺牲的将士,都超过十几年前青海的惨战,成为唐朝建国史上牺牲将士最多的一次。
哭声从关中到剑南、青海,一直铺到西域、灵夏。可还有什么好怨言的,连宫中的太后都将首饰拿了出来,给他们抚恤。但这一战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仅彻底占领了青海,消灭了唐朝的心头大患,夺下了紫山口,吐蕃威胁减轻,后方的军事压力也随之减轻。
接着又下了一份诏书,裁兵,裁减一半府兵,还兵于民。虽然府兵减免税务,可是抽去了最重要的劳力,随时还要上战场,有生命危险。因此,此诏颁发后,青海到西域响起了一片欢呼。
接着第二道诏书又来了,凡年四十者,除朝廷武将外,一律免去兵役,同时继续免去税务十年,以视国家优柔。
这才诏黑齿常之与契苾明返回京城,重新担任左右羽林大将军之职,实际上两人都老了,给了这个职位,是让他们享福的。
没禄氏没有来,倒是论弓仁来了。
李威在太极宫召见了他。
看着手中的信,问道:“听说你在青海居然与黑齿将军战了一个平手。”
“陛下,不敢,黑齿将军年已高,我正是壮年,说起来,黑齿将军英勇我不及也。”
“那也不错了。”继续看着信,问道:“你可知你父亲为什么会有今天的下场?”
“父亲冤枉。”
“非也,他若是忠臣,有一个可以借鉴,我朝卫国公的故事你可听说过?出将入相,然而功劳越大,做人越低调。吐蕃国政从你祖父开始,就一直把持在你们噶尔家族,视赞普为傀儡。无论他有没有反心,凭借这一点,吐蕃太后就没有错杀你父亲。这是为臣之道。我朝自太宗时,就对你祖父十分尊重。可是你祖父为了挟功扬名,恩将仇报,屡次侵犯我们唐朝。若是你祖父还有些报国之意,到了你父亲手中,纵然有了报国之意,也不能称为忠臣了。我的意思你可懂?不明白君臣之道,纵然你再勇猛,我也不会任用你。当然,你前来投奔我们唐朝了,我也不会杀害你,会安排你的族人定居于某处。”
“我不大懂。”论弓仁很不服气。自己噶尔家族为了吐蕃做了多大贡献啊,居然惨遭如此的毒手。
“你不懂,朕不好说什么。不但你父亲,比如程务挺,他是我们唐朝中原人,更是难得的帅才。论军事天赋,或者个人勇力,只在你之上。不但他,还有一些人,令狐智通、张虔勖、丘神勣这些将领,皆是一时之眩就因为他们失去了做臣子的本份,所以朕将他们全部斩杀。”
“臣一定会做唐朝的忠臣,”终于明白李威话中的意思。
“那就好。还有一件事,朕也要对你说一下。以前是敌人,生死相博,合乎情理。但你想做我们唐将,就要替我朝着想。这是敌我的转换。比如我与你父亲两次论酒,皆想将自己杀死,可又对对方惺惺相惜。再比如你们吐蕃的太后,虽然用你父亲的尸体换取了我朝退兵,然而再三嘱咐,勿要好好下葬你父亲的遗体。朕说这件事,你明白朕意思吗?”
“臣明白,以前的事都要忘记。”
“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