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细思恐极-《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1/3)页
    天武十年四月十四日,一百三十八名犯有贪污罪的陕西官员,于西安城西市被诛杀,亲属流放征西都护府修路。
    包括三十名太监,还有两名负责巡视陕西的都察院官员,无一幸免。
    一时间,整个陕西的官场陷入了恐惧之中。
    事后一些官员在巡抚衙门开会打招呼时,开口问的第一句不是你吃了过吗?最近过得如何?而是你们那被诛杀了几个?
    面对百姓们的赞扬,朱慈烺没有觉得有丝毫成就感,而是苦苦思索着如何杜绝官员贪腐的官场恶习。
    他也清楚,自古到今,古今中外,还没有办法彻底杜绝贪污腐败。
    什么制度都不行,人都是有私心的,哪怕是把官员的福利提高十倍,他们该贪还得贪。
    国外贪官少?不过是人家将受贿合法化而已。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你一个月收入两千块,会想着月入三五千。
    月入五千时,就想着月入过万,接着是三万,五万,十万……
    就跟当官一样,地方九品知事想升八品经历,八品经历想升七品推官,七品推官想升六品通判,通判又想升五品同知,同知还想升知府,知府更想进入中央部院……
    如果条件充足,还想进入内阁,当首辅,获得爵位。
    人都是进步的,也是不知足的,贪官更是如此,第一票或许只贪了几十两银子,等干几票后,就会不自觉的在心里定个小目标,下一票贪个百十两,再努努力贪个千把两,越贪越上头……
    很少有第一票就贪个几万两。
    当年朱元璋杀贪,是出了名的狠辣,从肃贪到空印案、郭桓案,老朱杀了不知道多少贪官污吏。
    然而洪武依旧有不少官员贪污,排着队让他杀,甚至于出现了一科几百名官员,几年后全部干掉的情况(洪武朝整体的贪官数量越来越少)。
    究其原因,洪武朝乃至大明二百多年的俸禄制度,官员的待遇都低的可怜,他们仅仅能勉强养活家小,无法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
    有压力就有动力,官员们为了养家,只能可劲的贪。
    朱元璋的那些行为虽然有些过激,但其行为主体还是正确的,他的目的是消除贪官污吏,造福百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