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鲜衣怒马少年时-《永恒圣君》
            
            
            
                
    第(2/3)页
    “说的是哪个字呀?”若薇追问道。
    “善!就这一个善字,就可以看出,陛下对于这篇文章推崇至极。”赵夫人感叹道。
    “就是这篇《过汉论》,这种民本思想,影响了朝廷的决策,陛下以此为契机,提出重农商,轻赋税,收私田,开阡陌,数年之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知行进入了陛下的视线。”赵夫人娓娓说道。
    “两月之后,举行了殿试,其实殿试不仅仅是看才学,更是看形体容貌,是否适合入朝为官,毕竟,作为朝廷官吏,不仅代表其个人,更是代表的也是朝廷的脸面,有不少学子,才学极佳,但其貌不扬,而被淘汰,而知行身长八尺有余,形貌昳丽,在众多学子之中有如鹤立鸡群,自然能够脱颖而出。”赵夫人继续说道。
    “那爹爹就这样靠容貌成为了殿试第一?”若薇有点惊讶的问道。
    “当然不是,你这个傻孩子,当时的殿试采取糊名制,陛下只知编号,不知姓名,这是吏部为了让陛下更加客观的评选人才,同时对学子们也更加公平,所以,陛下并不知道谁是知行,最后陛下提出了一个问题,才决定了谁是头名。”
    “什么问题?”陆离问道。
    “陛下提问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人之过也?’”赵夫人说道。
    “是典守者之过也!”陆离脱口而出。
    “没错,知行也是这么说的,我猜的不错的话,这是你爷爷告诉你的吧?”赵夫人问道。
    “是的,师母,这句话就是爷爷告诉我的,出自《论语.季氏》”陆离得意的说道。
    “为什么那些大殿的学子都不知道呢?他们可是楚国最博学的青年才俊呀?”陆离有些不解道。
    “因为论语属于四书五经,汉代科举才会考察这些内容,现在各国的考试都是策论和诗赋,所以,现在鲜有人去钻研四书五经。”赵夫人解释道。
    “那父亲中了三元之后呢?”若薇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