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从举荐制到科举到后来的胡惟庸案再到南北榜案,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因为前期政策导致的积习难返。 南北榜之后,皇帝也许才真正意识到大明的问题,可老天爷已经不给他去改变的时间了。 你说身为一个皇帝,朱元璋厉不厉害? 那无疑是非常强的。 但他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做的错误决策,一样不少! “其实咱们那位陛下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他的性格,他就跟许多强势的父亲一般,有个臭毛病! 他觉得自己行,就觉得别人也行。而他又不相信别人比他行,所以又想将什么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明明不是仙神,却想做仙神之事,祸乱之源也……” 朱标不能认同太多了,在老朱后边频频点头。 朱元璋的面子实在挂不住,主动转移话题: “咱们是来问科举之事,你扯那么远干什么? 你说陛下改革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那你自己要来改,你怎么改?” 张异耸耸肩: “那陛下不把我头砍下来才怪! 其实如果按我看呀,他反正也摆不脱儒家那些人,老老实实推行科举好了……整什么八股文祸害人,这可不是祸害一朝一代的事! 但要是我改革的话,我肯定要往里边加私货,比如将算学之类的学科加入科举, 但那个时候,别说陛下,就是朝中那些大人恐怕都要砍了我?” “算学?” 朱元璋和朱标面面相觑,张异怎么提了一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问题? “没错,就是君子六艺中的算学,也是从晚唐开始,被踢出科举的算学!” “比起四书五经,算学不过是小道,为什么要加入这种东西? 这不是胡闹吗?” 朱标忍不住反驳张异,他和老朱不同,算是受过比较正统的儒学教育,张异这种说法,对于他来说是叛经离道。 “叔叔你看吧,黄大哥自己先受不了了!” 张异捧着肚子笑起来。 对于所谓的科举改革,张异也不过是随口胡说,反正关起门来吹牛逼又不用负责。 但老朱听到张异的说法,却若有所思。 他问: “反正只是闲聊,你干脆说说其中的道理!” “很简单呀,因为陛下无论怎么改,他做的动作其实都是在儒家的范畴内修修补补,这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他通过改革削弱了读书人的自主性,但也加强了他们对儒教本身的忠诚! 你想呀,那些读书人就跟我们和尚道士一样整天念经,整天琢磨圣人怎么想,不是培养出一批低能还狂热的信徒吗? 这对于皇权来说,是好是谁能说清? 可算学不一样,它虽然是君子六艺,但和儒家的关系也不大! 加进来,也实实在在可以提高选人才的标准!” “怎么说!” 老朱阻止了朱标想和张异辩经的冲动,冷静询问。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