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形而上学,先贤在主观的情况下,对世界的本源所进行的猜测的学说!另外一种,是通过自然中的现象,去研究事物规律的学说! 如果用我们道士的修行方式来做譬喻,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前者,我们的炼丹术就是后者…… 前者为道,后者为术! 咱们把这套逻辑套进儒教之中,孔圣人留下的四书五经,就是他对这个世界,对治国之法理解的道 历代皇帝尊崇孔圣人,所以践行他的道,这我也不能说没有毛病, 可是叔叔您有没有发现,这选拔人才的方式中缺了点什么?” “术!” 张异想引导朱元璋和朱标理解的道理,其实就是这个。 等朱家父子回答,他点点头: “没错,咱们大明的上层,或者说华夏自古以来的上层,一直强调道的作用,却轻视小术,却不知道与术,就如同知与行,有人说先知后行,没毛病, 有人说知行合一,也没毛病! 真正有毛病的事情是只知不行,从有科举以来,大部分的时间对于人才的选拔,都是有道无术……” “给您一本孙子兵法,您能领兵吗?” 朱元璋摇摇头。 张异又道: “那有没有一些书,能让黄大哥明天就成为您这样的商人?” 朱元璋更是摇头。 “所以就是了,因为这些东西,四书五经里没有,道德经里也没有,孙子兵法里也没有,这些书是高屋建瓴,尝试解释某种领域本质的书,可能学以致用的人何其少? 一本孙子兵法对某些人来说,可能还不如详细讲解练兵,怎么布阵、怎么行军这类细枝末节的书籍更让人受用! 科举也是如此, 科举不可能选出来的都是天才,更多人高中了,去地方上任职,也是从头学起! 学得好的,自然可以成为一方能吏,学得不好的,就成为朝廷的蛀虫! 这些成本,都需要朝廷承担! 可如果朝廷在科举考试之前,就把【术】的内容作为考核的必要标准, 那是不是可以让有些只会读死书的人,被科举筛选出去,留来的人虽然不敢说完全都是可用之才,但至少为朝廷减少了无形的成本!” “可为什么是算学?” 朱元璋被张异勾起一丝兴趣,急忙追问。 “因为算学是【术】之源,我们不可能让考生们什么都懂,但却可以用算学去赛选掉那些学习能力不行的人, 道理可以靠死记硬背,但算学不会骗人,它不会是真的不会…… 想要学好算学,逻辑能力非常重要,一般读死书的人,很难在算学这一关过去! 且将算学加入科举有个好处,就是他属于小道,不会涉及道争。 那些士大夫们可能会为了先知后行还是知行合一打成一团,许先生也可以因为政见不同而对皇帝死谏,但大概率不会在算学的事情上纠缠…… 以为算学是术,不是道, 就没有所谓的道争,可它对选拔人才来说,我觉得比四书五经本身更为合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