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老朱点头,他心里盘算的计划就是如此。

    朱元璋信不过朝堂中的文臣,对于武将他同样有不放心之处。

    徐达、常遇春这些老兄弟他信得过,但随着天下平定之后,这些人的兵权肯定也要控制起来。

    可如果对武将太过猜忌,也并非好事。

    除非真正掌兵权的人,是朱家的自己人。

    有朱家的藩王和领兵的将领相互制约,这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老朱要给儿子们足够的待遇,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心疼儿子,心疼子孙,

    他对于朱家的子孙,同样有期许。

    张异用算学算出朱元璋的安排有致命的隐患,朱元璋就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看起来,将这些子弟送往海外,也许是个不错的决定。

    等大明稳定天下,国力昌盛之时,

    他朱元璋拿下华夏这个小小的“天下”之后,也该去看看那个大大的世界。

    向世界输出朱家人,

    出海的策略,本来在张异展示那张地图之后,老朱已经将它当成一个想法,

    可发现宗室隐患之后,这已经是大明必须完成的一项未来的国策。

    “玄武军的军费,挤一挤也要拿出来,还有……这造船厂,咱们也必须整两个出来……

    自从跟陈友谅大战之后,咱们对造船术的依赖就少了很多,可是如果决定出海,就不能让那些造船的匠人流失!

    这件事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必须办好!

    再紧再穷,也要将它们弄出来!”

    “是,父皇!”

    朱标的脑海中,已经畅想大明宝船出海之后的盛景,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大明会超越过去所有的朝代,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一天,也许大明第一代皇帝远远不可能实现,却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他执政之时。

    前提是,自己能活到继承父皇的皇位!

    朱标想起张异关于他命运的预测,兴奋之情冷却不少。

    不过刚才和张异之间的交流,似乎他已经找到解决之道。

    要是如此,他确实可以做一做大明水军出海的美梦。

    载着帝国君主和王储的马车,缓缓驶入皇宫。

    而被老朱一番话刺激到的张异,却在书房开始认真书写自己的计划。

    虽然“黄和”那家伙忽悠自己去推动科举改革是出于私心,

    可张异确实认真的思考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他曾经只想明哲保身,好好为自己而活。

    见证历史的兴衰,做好一个看客的角色。

    可后来阴差阳错,他事实上已经对这个世界改变了许多,也许正如黄和说的一样,他身上同样拥有自己的使命。

    使得这个世界更好,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每一个后世之人读史,都有太多的意难平,也会感慨,历史若是如此就好了。

    如果朱标不死就好了……

    明明李时珍都无限靠近牛痘疫苗的发明,他怎么就不能努把力?到最后让洋鬼子给研究了去……

    类似的这种想法,在张异脑海中有过不少。

    如今,他却亲手解决了曾经的意难平。

    “科举……”

    张异在纸上写下两个字,自从许存仁开始抓他练字之后,他的字改观了许多。

    张异又写下两个字:数学!

    数学入科举,在张异看来,意义比去纠结八股文是不是要改变有意义得多。

    反正没有八股文,程朱理学那套一样是禁锢思想玩意,张异虽然也想学屠龙术,将儒家这条大龙给屠了。

    可他也明白,每一种哲学和学说的流行,和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