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未来国策,输出朱家人-《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儒家这条大龙放在后世,是不合时宜的学说,

    可是放在这个世代,你暂时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的东西。

    除非这时代变了,生产力的变化使得它生存的土壤产生变化,不然去说什么屠龙术,那是痴人说梦。

    而数学……

    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契机。

    数学本身对科举选拔人才的改变,其实没有张异说的那么大、。

    但数学入科举这件事,却很有可能会改变华夏的国运。

    就如张异自己阐述“道与术”,古人过分追求道,却看不起术。

    尤其是和自然科学相关的东西,都被归结在奇技淫巧的范围。

    但这些东西,才是实实在在改变生产力的东西。

    算学这门君子六艺再入科举,将数学从某些人的“课外爱好”变成人人都要学的官学,张异相信对于华夏的影响,绝不亚于种痘法的改变。

    在这个信息闭塞,百姓一辈子都走不出居住地方圆十里的年代。

    一门学说官方推不推广,影响力是天壤之别。

    就如种痘法,没有老朱推广,就算龙虎山的人再怎么努力,能影响一个江西就了不起了。

    也许不用几十年,这方法就随着时间流逝,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算学入科举,不是说它能立竿见影的改变什么,

    而是说,它只要有官学的地位,华夏的天才们,自然能利用他潜移默化改变世界。

    华夏不缺天才,就算算学不被重视的过去,一样有古人在茶余饭后,研究出许多让后人惊叹的成果。

    当它变成官学之后,它的发展同样不需要张异操心。

    而算学是自然科学之母,一旦人有了数学思维,许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出现在华夏大地之上。

    “道与术,算学入科举,将是撬动古人重道轻术,重文轻理的开始!”

    “干了!”

    张异将笔丢在桌子上,立了决心。

    ……

    第二日,邓仲修又带着张异上学,道观有钱之后,两人鸟枪换炮,高低也整了一辆驴车。

    张异坐在车里,在道服外边套上一套俗服,嘴里嘟囔着:

    “以前觉得道袍穿的难受,现在才发现,还是当道士舒服一些!”

    邓仲修闻言笑:

    “师弟,你能去国子学上学,是天大的福分,还在挑东捡西,也许再过十年八年,师兄我都要叫你一声官老爷了!

    其实我看那徐老爷子,都有收你当徒弟的意思,你就不答应一下?”

    张异撇撇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这句话,他是不敢给邓仲修说的,可是提起许存仁,确实也是个麻烦。

    许存仁对他很好这点张异知道,若不然他也不会冒险,利用孔讷尝试救出许存仁。

    完成那件事之后,徐老爷子和他的关系更是亲近,可以说至少表面上,都超出了他跟张正常的关系。

    外人皆以为,他跟孔讷拜在徐老爷子门下,正式成为许存仁的弟子,是水到渠成的事。

    徐老爷子虽然不如宋濂,刘伯温那等人物,但也是平常人攀不上的大儒,

    尤其是他被皇帝命令改革科举之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许存仁如今的权柄也是炽手可热。

    能当上许存仁的弟子,确实是许多人求不到的福分,

    但张异却摇头,他对拜师还是没有什么想法。

    车子穿越闹市,来到国子学门口。

    张异从车上跳下来,却看见一个人:

    “讷讷!”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