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许府,不大的书房中, 许存仁和张异二人,大眼瞪小眼。 许存仁吹胡子瞪眼的模样,让张异觉得有莫名喜感。 “先生,您这是被皇帝逼疯了?” 怎么不是? 许存仁一听说算学入科举的事,马上头疼不已。 虽然此事因他而起,也已成定局。 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国子学编撰一份算学教材出来,而且这份教材,大概也会成为大明的算学官方教材。 可是就是编撰教材这事,算是彻底把许存仁难住了。 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对算学真是一窍不通呀! 本来许存仁也可以通过他的关系,去搜罗算学人才, 如今算学入科举,乃是革天改地之大事,许存仁也以为找到算学老师很容易。 可是他做起来才发现,他被百官孤立了。 尤其是他浙东那群老乡,却隐约疏远他,他去求几个平时不错的老乡,却被人婉拒了。 许存仁也是走投无路之下,才打上张异的主意。 张异本就打算将自己编撰的教材交给许存仁,只是该默写出来的东西他还没默写好! 所以看到许存仁如此,他也觉得好玩,顺便逗一下老头子。 张异将前世的教材默写出来,也不全是为了帮助许存仁。 算学入科举是他提出来的,他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那自然要做好! 两年后就是开恩科的日子,可大部分读书人估计连算学基础都没有, 大概只有一些研究《易经》或者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才会拥有算学方面的优势。 如果朝廷主持编写教材,先不说耗费的时间,他也不相信古人的水平。 不是说古人数学水平不行,就某些天才本身而言,他们的算学水平说不定比自己都高。 而且将算学和历法,天文融合这些,自己拍马不及。 但张异怀疑的不是古人的上限,而是下限。 所谓教材,不是让你卖弄你学识的东西,他需要循序渐进有一套好的系统, 在这方面,谁比得上后世卷成狗的某东方大国? 张异不需要费心力,努力回忆起他学过的课本就行。 这对于他来说很容易,只是抄录课本,本身就是体力活…… 他已经琢磨着,要不要自己弄一套印刷工具! “皇帝陛下倒是没有逼老夫,只是最近你先生我的人缘实在太差,我倒是知道有几个喜欢研究算学的同乡,可他们拒绝了我的邀请!” 刘伯温站在窗外,默默地将二人的对话一字一句记在心里。 那个小孩儿,刘伯温还记得,是龙虎山大真人张正常的此子, 他对龙虎山的印象不好,对张异也谈不上好感。 但听说算学入科举,是张异给许存仁的建议,他也大吃一惊。 作为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刘伯温手里也有类似检校的权力, 就算他不想关心,关于张异的一些事也会放在他案头。 自从衍圣公之事后,朝廷中看龙虎山不顺眼的官员不少,他们或者向御史台告密,或者直接一本奏疏送入宫里,龙虎山传人不学无术,侮辱圣贤的罪名就张异就没少过。 但这个孩子,似乎不一般? 刘伯温对张异个错了一些重视,却变得更加反感。 “一个道士,去国子学读书也就罢了,如何敢插手科举之事?” 一想到算学入科举给自己带来的麻烦,老刘对张异的印象,更加不好。 他也不想听下去,之事咳嗽一声。 “外边有人?” 许存仁和张异听到咳嗽声,朝着窗外望过去。 “刘基!” 许存仁喊了一声,他没想到刘基竟然会来找他,这可不容易。 如今的他,因为算学入科举的事情,早就变成过街老鼠,其他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别说外边官场,就是国子学也有其他同僚,都有些排斥他。 “许兄,不请自来,还请怪罪!” “伱说的这是哪的话,你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内子呢?” 许存仁张望,想要寻找许夫人的身影。 “老嫂子刚出门,是她给我开的门!” “妇道人家,一点都不懂待客之道,我去给你泡茶!” “先生,我来吧!” 许存仁夫妇也不知道因为什么,连仆人都不找一个。 张异也主动接过泡茶的活,一溜烟跑了。 “刘兄,请!” 许存仁带着刘基进了大厅,二人安坐。 曾经彼此的好友,如今却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 旋即,刘基打破沉默: “许兄,刚才我在窗外听说,算学入科举的事可是真的?” 许存仁顿时尴尬住了,能推动算学入科举,他本身都有点意外。 他无声点头。 刘伯温怒从心起: “你竟然将科举当成如此儿媳之事?你可知我们多少同乡,可能会因为你的轻浮名落孙山? 此事若是传出去,一个龙虎山的小儿主导了我大明的科举改革,这让我们这些人如何还有脸面面对先贤?” 许存仁尴尬不已,跟刘伯温共事多年,他是知道这位同乡的习性。 虽然不缺乏手段的圆滑,可刘基本质上还是一个正统的读书人, 和许存仁跳脱的性子不同,刘基对于正统二字看得比他重。 而他对龙虎山的成见,加上算学入科举背后产生的影响,都足以他对张异的厌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