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就算他说的,也足够给许存仁很大的启发。 还是那句话,古人其实并不笨,相反他们中的许多人智慧过人。 这些所谓的考试技巧,出题技巧。 在古代未必没有出现过。 只是还是那句话,不成体系…… 有些前辈的天才想法,因为没有人推广,注定只能成为古书上的某个考据。 跟种葛洪、王旦等人在疫苗上的贡献一般,最多算利益一方,并不能泽润苍生。 张异说的那些平平无奇的东西,是后世的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古人根本无法掌握的信息量,海纳百川,一代一代优化出来的。 它们未必是最深奥,但在总体而言,却算是最公平。 四书五经,经学上的东西并不需要张异多说。 许存仁一旦掌握了出题的方式,他自己就能出一套卷子。 许老说了一句你们等等,就找来一支铅笔,开始出卷。 没错,在国子学考试算学考试的这段时间,有一种东西悄悄在国子学流行。 据说这是御史中丞刘伯温发现,并向皇帝进言推广的东西,那就是铅笔。 一切为了效率! 刘伯温将那跟自己聊天说过的话听进去了,他那篇奏疏还别皇帝分发,抄录,让人阅读。 张异在国子学中也有幸拜读了刘伯温的奏疏。 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还有铅笔…… 标点符号的推广引发了很大的争论,但大体而言儒家的精英们也不全都是腐儒,这种能立竿见影的增加“教化”的效率和减少难度的东西,刘基提出之后, 有宋濂,李善长等或者学术领袖,或者官员之首的人背书,标点符号非常顺利的推广出去。 至于阿拉伯数字和铅笔,一开始接受度不高。 阿拉伯数字不说,铅笔相对于于毛笔来说,不够“雅”,一般的学子对其兴趣缺缺! 可算学考试一出,很多学生发现了硬笔的好处,那就是答题真的比写毛笔字快。 大家的身体很诚实,让陈岸都预料不到的一件事,那就是他觉得铅笔这种在古代注定不会有太大推广价值的小道具, 因为算学考试的推广,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商品。 虽然不能替代毛笔的地位,可铅笔也成为大家喜欢的工具笔。 许存仁很快出了一份简单的经学试卷,交给张异和孔讷看。 张异一看,发现许先生不愧是搞了一辈子教育的人。 算学这方面许先生不懂,可经学人家算得上大儒。 这语文试卷,出得可是极有水平。 “先生,我觉得可行!” “很好,你们要留下来跟我吃饭吗?” “不了,先生,我们二人还有事!” 自从重新回来上学之后,张异每天还要抽出时间去孔府给孔克坚睡眠, 自从上次被贼人惊吓之后,孔克坚的病情似乎变得又严重了一些,但张异的催眠,是他一天之中唯一能安睡的时间。 这件事也就被他坚持下来。 只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如果心病不除,张异恐怕他活不到原来的洪武三年。 “你还教许先生出经学试卷,要是咱们那些同学知道了,非咬下你一块肉!” 放学,出了门。 孔讷对张异说道。 自从发现百分制的考试方法,确实能直观的提高“成绩”之后,国子学的学生们已经笼罩在考试的恐惧之中。 张异嘿嘿笑: “有经学考试,算学看起来也不会显眼! 现在市场已经差不多培养好了,咱们可以去跟陈胖子谈生意了!” 孔讷:…… 张异这家伙对于那个所谓教辅行业的执着还真不一般呀。 为了卖卷子,他甚至给国子学搭了一套考试制度。 但他不得不承认,至少在算学上,这套考试制度的诞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算学水平。 也就是说,考试也好,刷卷子也好, 对于提高成绩是有效的。 不同于经学,学生很难验证自己的进步,每每等到决定人生的几场考试,考生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张异改革的那套考试制度,百分制,分数就是能衡量学生进步的标准,一目了然。 这种小小的改变,看似不起眼,其实很能激起学生的胜负欲。 知道自己的底细,知道自己差了多少。 有一个分数作为目标,许多人的就有了学习的东西。 他们迫切需要能验证自己学习成果的东西,比如考试用到的卷子。 这就是张异培养的“市场!” …… “小张,今日你怎么过来了?” 当张异鬼鬼祟祟,出现在润玉堂门口的时候,陈珂第一眼就认出张异。 和上次一样,陈珂丝毫没有将他当成下人,表现得很热情。 张异:“掌柜的,能借一步说话?” 陈珂心领神会,将张异领到后边的房间。 “张家小弟,这次又有什么难题,只要用得到我陈某人的地方,你尽管说!” 上次吃饭过后,陈胖子观察到两件事,第一件是张三丰这个孩子是孔讷的心腹,这小家伙深得少爷信任,是给孔讷干脏活的。 第二件事,就是那天张异暗示过,孔讷恐怕有求于自己! 今天张异前来,应该是兑现那件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