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沉默下来,他确实从父辈口中听过那年的寒冷…… 但生活在这个时代吗,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环境,只当是等闲。 可张异从另一个角度,跨越千年,为他讲述天数的变化,却让人感觉如梦如幻,也寒冰彻骨。 四个寒冷期,老朱并不用太费事,就明白前三个说的就是西周,南北朝和两宋。 这几个时期的历史,他历历在目。 有冷,就有暖。 只要读过史书,就不难明白两个寒冷期期间的王朝是哪些? 两汉,唐朝就处在温暖期中…… 所以,从天数来看,他朱元璋开局就比其他人更难? 朱元璋纵然有豪情万千,可是面对冰冷的天数,他也犹如一盆冷水泼下。 难怪张异会告诉他,大明几乎刀兵不断。 这刀兵的产生,根源还不是资源不够? 当大家都没有饭吃,天下都会大乱! 周围的邻居们抄起武器的时候,目光会不约而同投向中原腹地! 老朱一想到这个情况,锐气尽失。 古人也许有不敬鬼神的皇帝,但绝对没有不信鬼神的皇帝。 如果天都不站在他这边,那他这个皇帝和他创立的大明,真的能好好延续下去? “天道不眷,天道不眷!” 老朱自言自语,他的失落显而易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爷天确实不怎么待见大明,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就如当今圣上,他出身贫贱,还当了乞丐,这老天爷不眷顾他,他就认命了吗? 如果认命了,就没有今天的大明了! 咱们这些生活在大明的百姓,哪个都不是被老天爷眷顾的人,可咱们难道就不活了? 况且,咱们身在此时,至少还不是最难的时候, 等到寒冰期到了高点,加上内忧外患,也大不了改朝换代而已! 苦也好,乐也好,没得选择就杀出一条选择! 咱们的祖先们,茹毛饮血,不也一样延续到今天 没道理咱们这些人承了祖先们的恩德,却失去了先祖的血性!” 张异这番话说得自在,朱标和朱元璋却陷入沉思。 老朱看了张异一眼,这家伙的豁达,倒是有几分高道的风骨。 “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剩下的选择中做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的脸上有了一些血色,说出这句话。 “但你这个道士,似乎并不敬天!” 张异回答:“因为天道并不需要敬畏它,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仁,其实是万物平等…… 我等生而为人,自然想着人的利益诉求,然天道眼中所谓人畜草木,其实并无区别! 它只是自然流转的道,无论前方是什么,它都会无情的碾压过去! 修道人修道,修的是道法自然,以自然为法,学习道的规律化为己用,方是正途! 所以小子口中不敬天道,所行却最贴近天道! 天道不需要你敬畏它,而是需要你了解他,学习它! 冷暖交替,就是大道自然的一部分,与其为这些不能改变的东西伤神,还不如利用窥见的天机,去做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努力! 我等修道之辈,求长生难不难,可难,就不求了吗?” “换而言之,这大明朝廷诞生,就注定很难了,那再难,难道就不活了? 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解决不了,也问心无愧,总好过因为窥见未来而活在苦痛之中!” 张异深深看了朱元璋一眼: “所以天机不可泄露,窥见未来之人,未必能承受其重!” “娘的,被你这小子教训了!”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瞬间的失落被张异看在眼中,他以自己的方式在激励自己。 老朱心头一阵暖流流过,这家伙不错。 “这些闲话少提,回到刚才的问题! 你认为迁都北方,也是天家应对寒冷期的一个好选择?” “没错,迁都北方是必然的选择,关于经济,民心的事,以前咱们聊过! 就从天数这个角度来说,在寒冷期中建立的王朝,注定会边患不断! 其中以北方最为麻烦! 大明建立,民心本来就不稳,尤其是北方怀念前元者甚多。所以北方未来肯定要布置重病。 如果朝廷在南,对于军队的掌控,是鞭长莫及。 不管皇帝如何安排,未来都很难避免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唯有将政治中心迁徙北方,才能化解这个局面! 其中只从军事的角度说,开封就不合格,他和应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长安我说过了,它不再是一个适合成为首都的城市,所以也可以排除掉! 历史上能成为都城的选择不多,像洛阳之类跟长安有相似的痛点,唯有大都最为适合成为首都! 虽然大明也受寒冷期影响,但大都附近的华北平原,依然是不错的产量之地! 加上海运,运河两大水路,能将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大都! 这才是我大明未来国都的不二选择!” “可是,大都毕竟距离蒙古太近……” 朱元璋说出他不选择大都真正的原因。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应天当成永久的都城,他对应天府有诸多的不满意,可跟大都比起来,他还不如选择应天府。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蒙古人的强大,朱元璋从来不曾小看! 就算将他们赶出中原,蒙古依然拥有大量的蒙古族人。 张异心领神会,这确实是历史上老朱基本不考虑大都的原因。 在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彻底灭了北元之前,蒙古人对大明的的威胁才算解除不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