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就算是北元覆灭,阿鲁台、瓦剌和鞑靼这些威胁,也延续下来。 瓦剌甚至还完成过帮助大明君主留学他国的壮举。 所以朱元璋不肯选择大都,也是情有可原。 “叔叔说得,好像大都破了,在南方皇帝就有选择一般……” 张异简单地画出一个大明疆域的地图,指着大都说: “假设我大明的守军失去大都,您看看整个北方,是否有险可守?” “您不用回答,我来告诉你,北方除了济南,一个能守的地方都没有!一旦蒙古人破了大都,直扑应天毫不费力!” 张异说这段话,并非危言从听。 而是他从未来的靖难,总结出来的经验, 燕王朱棣能取得天下,有许多有因素。 但他能以一藩兵力对抗整个朝廷,还能拿得下天下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时期欠下的债务。 北方终洪武一朝,都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除了济南,北平,真定等少数区域,其他地方只能用鬼蜮来形容。 许多州府,县城,城墙破旧, 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朱棣一路南下,基本遇不到太像样的城池挡住他的大军。 那还是经过了洪武朝三十一年,大明和平统治了三十一年的北方。 由此可知,现在的北方烂成什么样? 这样的北方,有什么战略纵深的意义吗,没有。 如果有,但凡靖难之时北方有像样的发展,哪怕多几个像济南那样的城市,朱棣几乎不可能成功。 “立大都为都,就是天子守国门! 天子在北,长城之外是北方! 天子在南,可能济南也是我大明的北方!” “陛下是何等人物,我就不信到了那一步,他会选择退缩?” 张异此言,真心实意。 他后世读史,都在为朱标的死感觉意难平。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肯定会推动迁都长安的事! 可是张异始终坚信,老朱不会选择长安! 甚至,从陕西回来的朱标,未必会真心觉得长安是好选择。 天数已变! 中国的经济中心走向江南是不可逆的选择。 如果没有江南输血,在北方建都的难度其实无法想象。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不可能看不到这个道理,就算朱标不死,皇帝也绝不会只听朱标一面之词就选择长安。 在建都之前,他一定会亲自过去。 就如他本来应该今年五月去开封,然后亲自否决掉自己的决议一样。 只可惜,朱标死了,张异心里的想法终究也是想法。 但这不妨碍他认真的表达,跟黄叔叔吹牛逼。 “好你个小子,上次你告诉我去济宁,现在你转身要送我去千里之外?” 见他吹胡子瞪眼,张异捧腹大笑。 “叔叔,我就是随口一说,您可别往心里去! 其实迁都这件事还早,现在大明也没这国力迁都! 不过你若是信我,去大都提前布局,未来你黄家肯定能富甲一方!” “大都还在蒙古人手里,老子布局个屁!” 朱元璋气呼呼地,说: “若不是你小子真有点本事,老夫也不会因为你一句话跑东跑西! 不过你小子说得没错,北方确实…… 一言难尽!” “南北榜的事你做得不错,老夫代表天下百姓,谢过你!” 皇帝突然站起来,朝着张异行了个礼。 朱标是吓了一跳。 这已经是父皇第二次朝着张异行礼,张异这家伙还坦然受之。 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这一礼代表着什么? 以朱标对父皇的了解,他虽然经常说刘伯温骄傲,但在朱标看来,朱元璋才是一个真正骄傲之人。 文强如刘夫子,李善长,他心中也并不真正服气,武功如常遇春、徐达,朱元璋也能压得住。 权谋,武功,自己这位父皇都拿的出手。 也是因为如此,朱标其实并没有见过父皇真心谢过一个人! “许久没有跟你聊天了,今日兴致好,木儿,你去让人置办一些酒菜回来!” “叔叔见外了,在我的地方,哪有让您去的道理,你且等一下,我让邓师兄去!” 张异见朱元璋要让黄家哥哥起身,赶紧先跳起来。 “邓师兄,邓师兄……,二位稍后,我去找邓师兄!” 张异带着他小小的身子走远。 朱元璋目送他离开,若有所思。 “父皇,您为什么要……” “因为后怕!”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