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说的这种传播学和那些民间宗教蛊惑人心有什么不同?” “手段是相似的,本质却是不同的,其实未来的很多学说,你要说很新奇嘛,也算不上!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东西老祖宗也早就玩明白了! 可未来的人,对于同样的现象,他们观察和总结的工具终究还是比咱们现在的人多,所以他们研究的东西,或许比现在的人更加透彻! 我举个例子吧,我那本《十万个为什么》里是不是介绍过人的身体……这个知识很新奇吗,其实也算不上……一个长期揭解剖尸体的仵作,对于尸体的研究不会比后人少! 但他不会主动去研究,哪一根神经对应人体的哪一种反应…… 去研究巨人观的出现和蛆虫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去关注蛆虫之间的不同。 就算有人研究过,他也会当成看家本事秘而不宣, 其实后世的学说跟咱们这个时代有什么不同,小子我研究过! 咱们这个时代的学说呀,喜欢往大了说,开口动辄人生,闭口天道…… 而后世之人,喜欢从细节,小处入手…… 若能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往往用去十年以上的时间,但日积月累之下,这些小处的变化,会汇聚成足以改天换地的洪流! 传播学这种东西,大概也差不多! 他看似和您人生中见闻的东西类似,却也有着一些不同!” “这就是小术见大道的来历!” 老朱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张异表示过类似的想法。 张异并不喜欢谈论太多的大道理,而是喜欢实实在在的从细微处改变世界。 而朱元璋也看见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会在某个时间段串联起来, 变成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 这就是张异的“道”,老朱若有所思。 他的行为模式,是受了梦中那本天书的影响,才让他显得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其实传播学也好,你说水军战法也好,是和普通的教化完全不同的东西。 教化走的是堂皇正道,去改变众人的思想! 无论是儒道僧三家学说,还是以前的诸子百家,都是如此! 但我上次玩的那些东西,改变的是人的潜意识……用有趣的方式,夹带私货! 然后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操弄人心!” “什么是潜意识?” 朱元璋不知不觉中坐直身子,从扬州一事之后,他对于传播学和“水军”的兴趣很大很大。 这是一种好像可以跟士大夫阶层争夺“舆论控制”的权柄,对于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大的君王来说,拥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 “潜意识,怎么说呢,我们所思所想,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比如您馋了,想吃点好吃的,就是显意识!而其实在我们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部分心思,是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的! 比如,我说过的咱们的陛下,为什么他对官员如此警戒,对官员阶层如此仇视? 其实你问他自己,他大概也说不上来为什么? 可回溯过往,您再看陛下的人生成长经历,大概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 其实除了教化,能造就我们行为模式,性格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有关。 不说皇帝吧,就说小子自己……” 张异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 “我从小生活在龙虎山,却因为父亲说我与他八字不合,被孤立,被冷落……我说是不在乎,但如今我这偏激的性子,谁敢说不是因为这件事形成的? 后来我跟父亲和解了,我也知道他在小心翼翼,尽力补偿我…… 但我心中的警戒真的去了吗? 我自己都不敢肯定!” 朱元璋彻底沉默了,确实, 在张异那天指出他痛恨官员的原因,来源于父母死去那天的晚上之前,他其实并没有将这些事联系起来。 痛恨贪官,警戒士大夫阶层,还有对家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渴望…… 也许都来自那个夜晚!大概自己心里有个声音一直提醒自己,但朱元璋听不到。 这就是张异所说的潜意识…… 老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这是他并不太愿意面对的往事。 “所以,潜意识怎么改变民心?” “改变说不上,只能说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还是用皇帝做比喻,咱们想要达成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将皇帝的形象给立起来,官方的做法是怎么做的?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宣传洪武皇帝的威德,让百姓对皇帝产生敬畏之心,从而引导民心! 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当然很好, 如果不好的话,还要礼部那些人干嘛? 可换成用传播学的手段,怎么去影响百姓对皇帝的形象?又是不一样的方法! 官方的手段,是将皇帝给符号化,不让他当人;而咱们要给皇帝宣传,就要将他变成一个人……” “变成人?” “没错,变成人,神秘和符号化的皇帝会让人敬畏,而变成有血有肉的皇帝,会让人觉得亲近! 既然要塑造一个人,他必须有让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可以是外码,你写皇帝相貌堂堂估计没人记得住,但你写他天生异相,鞋拔子脸……” 鞋拔子脸是过不去了是吧? 朱元璋脸上乌云密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