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父皇这是信不过张家弟弟?” “也不是信不过,只是这东西太过神奇,还事关国本! 朕总要自己试一试才能明白其中的关键!” 朱元璋淡然回答,他虽然是说给朱标听的,但旁边的老陌才是真正的执行者? 老陌默默低头,应下了皇帝的命令。 过了一会,张异洗了身子回来,换上自己的道袍,又变回那个俊俏的小道士。 “你看你平时不见阳光,这才来了半日就晒黑了!“ 朱元璋伸手,将张异没洗干净的一块泥擦去,就如长辈对子侄一般。 张异嘿嘿笑,跟着老朱上了自己的马车。 几个人一路回去,道观近在眼前。 张异指着周边的土地说: “圣上给我一道旨,我可以扩建道观,这些地都可以用来扩建!” 清心观地处偏僻,周围的人也不多。 皇帝一声令下,张异周边的人家还迁徙了不少。 剩下的土地,严格来说都已经算是清心观的,只要张异觉得可以扩建,皇帝开口让工部安排。 这种方式其实不是惯例,也是老朱用自己的方式警告朝中的官员,不要随便打张异的主意。 政治上的事,有时候不说比说更有震慑力。 朱元璋却不打算说破这个道理,他相信张异这个小滑头应该也懂。 “这圣上对你是真不错!” 朱元璋故作震惊,配合满足一下张异的虚荣心: “如果是我,我就扩建一下道观,虽然伱将你那道观打理得不错,但毕竟太小了!” “嘿嘿,小才好!” 张异人间清醒,回: “我现在这道观满打满算就两个半人在住,我和邓师兄,加上偶尔在道观过夜的老陌…… 这样的话,道观的生活区其实刚好! 若是人再多点,若是人再多点,陛下给我道观里塞别人怎么办? 就他那小气劲,我要是盖得大一点,少不得要废物利用!” 如今天下僧道,都被皇帝困在寺院和道观里不得出。 除了龙虎山弟子和一部分假装是龙虎山弟子的道士能在外边闲逛之外,其他僧道无理由几乎看不到人。 可京城其他地方的寺院和道观,皇帝将人塞到里边,其实居住条件有些紧张! 张异赚了不少钱,但从来很少修缮和扩建道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又黑了一把老朱,不过老朱心情正好,也不跟他计较。 只听张异说: “所以扩建呀,最好不要用到工部的银子,可我最近缺钱,还是要麻烦工部一下! 我是不打算修建居住的地方,不过以药园的名义,倒是可以让人来给我圈出一大块地! 贫道准备,在里边多开辟一些实验田!” “你想研究那杂交水稻?” “是的,反正我欠了陈珂几年的书稿,加上给叔叔写得,左右得当一阵子宅男,反正都要宅家里,不如多做点研究! 也不一定是杂交水稻,如果能配出一些新品,也是好的…… 比如……” 张异脑海中想到的是传说中号称世界第一种杂交水稻的康熙御稻,这也是一种双季稻。 传说靠不靠谱不知道,但如果靠谱的话,这种水稻的亩产也可以达到恐怖的九百四十斤,折合6石还多。 若这种水稻可以杂交出来,对于国运的影响极为深远。 当然,想要碰巧搞出康熙御稻估计有些困难,因为史书上只记载过这种稻种,却没有说他们是怎么杂交成的。 康熙本人也是将一堆稻种种在一起,自己某天发现多了一种新稻种。 所以,严格来说说它是杂交水稻,也有可能不是。 所以靠碰运气是不成的,不过张异可以用人工干预,反正他也不求一定有个结果,就当是做点试验就是。 人他有了,抽两三个佃户给自己干活! 他教会佃户们怎么操作,用穷举,说不定能搞出一个新品种来。 反正大明的人力资源算是非常便宜,他养活几个干活的人也容易。 朱元璋对这件事,举双手支持。 他可以跟着张异学种田,却未必学会他杂交水稻的本事。 “只是,想要研究水稻吧,就需要找各种稻种,占城稻这种先不说,叔叔你能帮我在全国各地找找吗? 最好是做了标注,包括一些野生稻种! 对了,如果你有胡人的门路,在中亚那边,也有一些原生的稻种不错……” 张异既然决定做这件事,自然会考虑清楚,他给朱元璋详细描述了在华夏可能出现的水稻稻种。 这方面他了解不多,只凭前世网上的记忆努力描述! 从品相,大致的产地,张异一一说出来。 朱元璋回头,让朱标记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