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明初白银很值钱,这一两银子和盛世的一两银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三五百两,如果按照粮价作为锚定,老朱目前还没封赏公侯,徐达家正常的收入目前也就是一千两上下。 李善长、常遇春这些家庭,至少正常的收入可能还少一些…… 所以这小子哪来的脸,能将镜子卖到五百两以上? “别这么看着小道,小道我既然说出这些话,自然有小道的办法?” 张异笑嘻嘻…… “奢侈品的目标客户,可不是叔叔这种务实的人,也不是大明那些高官,前者绝不会认为这玩意值钱,后者嘛……这些穷鬼大概率也买不起…… 就算他们买得起,也不敢买,就他们老板那个脾气,剥皮萱草都是轻的……” 朱标忍不住笑出声,张异这小子说啥都能黑老朱一把? 朱元璋被张异气得吹胡子瞪眼,你小子不带上皇帝不会说话是吧? 不过老朱也认可张异的话,大明的官员至少以明面上的收入,他们是买不起的。 而私下有钱的话,他们也不敢买。 老朱安插检校在百官家中,那不是偷偷摸摸的安排,他是光明正大的。 宋濂在家里说了几句胡话,老朱都能拿出来跟他聊, 这就是皇帝自己的手段,检校的作用除了监视,还有震慑。 朱元璋从来不相信人性,也不会对自己手下的官员有太多的期待。 与其等他们犯错,老朱不如用这种方式提醒手下官员,别逼他撕破脸。 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至少那些高官是不太敢拿出这么多银子去买奢侈品的。 那张异的目标客户就很明了了,商人! 那些大商人! “你的目标,是江南的富户吧!” 老朱的笑容变得玩味起来,江南富户跟老朱的关系也是不太好,其中一个原因是老朱为了军费没少盘剥这些人。 张异嘿嘿笑: “对,就是叔叔这种狗大户!” “滚!老子没有银子给你盘剥,快给我说说,你准备怎么做?” “江南那些富户有钱呀,他们出手可比皇帝大方多了,别的不说吧,就说我爹来京城,皇帝赏了多少钱? 288两银子,这在他们眼中算个什么东西! 小道听说,江南富户沈秀,人称沈万三…… 传说他家里的教书先生,人家只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老沈就打赏二十两银子! 这先生一个月勤快点,都能赚上个百两纹银! 这些人才算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和常人不同! 所以卖东西给这些人,五百两和三千两,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你卖得贱了,他们还觉得这玩意不好! 想想人家在秦淮河砸个魁,一个晚上都几百千两,买咱们一个镜子算什么?” 张异说的这些,老朱深有体会。 江南那些狗大户的钱财,连他自己都眼红。 他在应天府设十六楼,官方妓院,做的就是这些江南富人的生意。 老朱这个人喜欢什么都抓,他对于十六楼的账目越是了解过的。 那些富商在给他贡献银子的时候,也让老朱深深妒忌他们的财富。 元朝这个朝廷很特殊,华夏不是没有异族统治过,只是像蒙古人那样对统治根本不上心,也拒绝被同化的异族很少。 如果说其他皇朝因为生产力的原因,皇权不下县的话,元朝这个朝代可以算作皇权不下省。 只要你能把税收上来,蒙古人压根不管你下边治理得咋样。 这导致了地方的官员和乡绅拥有很大的权利。 这也是大明建立之后,很多读书人怀念那个异族前朝的原因之一。 因为拥有足够的权利,所以这些人也拥有了无法想象的财富。 所以他们也拥有让皇帝都羡慕的购买力。 张异将目标客户定在这些人身上,定位是对了。 可是他要如何让那些人掏腰包呢? 这些人是有钱,但不是傻子。 玻璃再贵,也有它的基础价值在。 朱元璋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张异笑: “所以要讲故事呀……嗯,换个叔叔你能听懂的词,谣言…… 叔叔还记得我说过的扬州府那件事! 想要将东西卖出高价,就要给他们编织一个让他们掏钱的谎言! 嗯,你说是谣言也没错……” 说到谣言,朱元璋可不困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