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浙东的机缘,抗倭才是出路-《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张异回:

    “龙虎山这些年,确实藏了一些书!

    虽然平时少看,但历代祖先们大概也觉得,这些都是前人留下来的瑰宝!

    我性子顽劣,从小不喜欢父亲请的先生,倒是对这些杂书爱不释手!

    只是可惜后来因为失手,却是将它们付之一炬!”

    关于张家这位逆子的消息,这些日子早就随着龙虎山上的道士议论,多少也传到京城人耳中。

    张异的顽劣,还有他和老张不合的传说,

    京城中的贵人多有耳闻。

    宋濂听说张异居然将那些古籍烧了,心如刀绞。

    老张家到底藏了多少古籍,这点宋濂无法评论。

    但他相信张异说的是真的,他手中的半部元史,根本不是一个少年可以随便写出来的。

    这一字一句背后,必然有大量文献的阅读。

    不独阅读,还有筛选。

    如果说过目不忘,博闻强记是一种天赋的话。

    那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分辨出有用和没用的东西,再书写成史。

    这种本事就不是只有一个天赋能够表述的。

    这孩子,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宋濂想了一下,说:

    “你这半部元史,可否借我抄录一段?”

    张异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宋濂便不理张异,拿着元史去书桌那边抄起来。

    章溢表情恍惚,他带着老友过来拜访张异,到头来自己却成了陪衬。

    好在宋濂跑去抄书,章溢和张异终于能聊上天了。

    “张先生,这次老夫是特意前来谢你救命之恩!”

    章溢再次朝着张异拜下,张异摆手:

    “你的劫难还没过去呢,就不用这样了!”

    此时,老孟叫孟瑶送茶过来,二人去书房另一边品茶。

    章溢抿了一口,问道:

    “先生说我还会死?”

    张异回答:

    “比以前好,你有了心理准备,至少对灵堂的死讯,也能接受!”

    这一点章溢认同,其实眼前这小道士救他的方法很简单。

    提前让他知道母亲的死讯,他有了心理准备,确实悲伤也少了一些。

    人生自古谁无死,章溢也不是不懂道理的人。

    坦然接受母亲去世的现实,他至少半只脚就从阎王爷那里抽出来了。

    “先生丁忧,且记得没事少逞强!

    虽然为父母修坟乃是孝道的表现,但就你这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还是少干体力活!

    若不然出了意外,还是过不了阎王爷那关的!”

    张异终于说出章溢最终的死因,章溢若有所悟。

    这要是去年他跟自己说,自己终归是不信的。

    他颔首,抱拳,再次感谢张异。

    “既然是先生吩咐的,那我就照半,我此去若是渡劫成功,他日丁忧回来,必定登门拜谢!”

    张异回:

    “谢不谢的不重要,贫道只是看先生乃是国之栋梁,死了可惜,所以试着从阎王爷那里捞一把!

    能捞的回来就捞,如果你真的劫数难逃,贫道也没有办法!

    言尽于此,只望章先生周知!”

    “嗯!”

    所谓大恩不言谢,章溢也不用再惺惺作态。

    他接着说:

    “我这次前来,还有两件事,也想麻烦先生!”

    “请说!”

    “第一件事,是希望先生能帮家母超度!”

    身为儒家的先生,超度这种事其实并非必须。

    不过儒家人同样也信奉鬼神,既然相信张异是高道,章溢也希望能给自己母亲的身后事办得妥当。

    张异闻言,笑道:

    “此事好办,你带着你母亲一件随身的物品,去朝天宫交给我师兄邓仲修,回头贫道去他那的时候,顺便送送老太太!

    这陛下要修缮朝天宫,那座封神台也会拆了重建!

    封神台乃是陛下封神的地方,在那里开过天门!

    贫道就趁着这天门未关,将老太太的魂送天上去!”

    张异一本正经的忽悠,反正这古人信神,超度之事对他而言不过是心理安慰,但落在章溢耳中,却是天大的恩情。

    封神台是什么地方?

    是陛下为古之英灵封神之地。

    如果自己母亲能搭个便车,去天上当个神仙,那自然是比走轮回路更好的选择。

    老章激动得,就差点给张异跪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