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得到的东西,自然会从别处失去-《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刘基大概猜到皇帝想做什么,只是他实在不敢相信。

    朱元璋是什么性子,他们这些老臣大概是理解的。

    也是因为认知问题,他才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猜测。

    “有人告诉朕,不能将所有人都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人性不可测,善恶一念间。

    你刘基能守得住本心,是因为你有你自己的理想抱负,也有伱的底气。

    可许多人,他们手握权力,却还得不到体面的时候,就有可能出问题。

    也许缺的东西,会自己会用权力,从国家的国库里拿。

    也许会因为自己没有,所以在别人送过来的时候,守不住自己的本心!

    这人呐,可不能都将他们当成你刘基,

    就算人人都是你刘基,朕也不能只欺负这部分人。

    你刘基都过成这样,所以朕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刘伯温默然,朱元璋能主动想到这些,他很震惊。

    老朱是个好皇帝,但从来不是一个好上司。

    包括现在的话,其实核心的思想也很明确,他并非因为其他原因变得突然大方,而同样是在权衡利弊。

    如果官员得不到体面,那就会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换来体面。

    这最终还是会伤害到国家利益,而且还将官场的风气带坏。

    这世界上有一心为公的圣人,也有只为升官发财的恶人。

    但大多数人,无非普通人罢了。

    有个不错的生活,能维持读书人的期待,再加上严刑律法的震慑,他们就会考虑到犯罪的性价比。

    这不是怜悯不怜悯的问题,这就是一道算学题。

    如果按照朱元璋以前定的标准,可能那些本不应该贪墨的官员,会有五成,八成因为不体面而贪墨,

    而给他们相对的体面之后,这些人会变成三成、五成。

    如果官场八人都在贪,那剩下的两个人就是异类。

    在这种氛围之下,所有人都会沉沦下去。

    “当然,既然朕愿意给他们体面,那如果再伸手动了国家的利益,就不用怪朕心狠无情!

    这国家难,朕如果财政宽裕,朕也愿意多给一点!

    可如今天下的情况你也知道,这些多出来的部分,也算是朕从别的地方割出来的……”

    朱元璋还有些肉疼,不过想通一件事后,这笔钱出得倒不是这么难受了。

    关于他以前想给宗室的部分,老朱就算为了天下,也绝不可能这么大方了。

    不过好在他现在儿子还少,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他继续说:

    “你有监察百官的责任,回头你写份密奏给朕!

    关于大明底层官员的生活情况,朕要他们的详细资料!

    他们的消费几何?几天吃顿肉?居所、衣装、出行……

    这些东西都给朕记录好!

    朕将这件事交给别人不放心,唯你最好!

    你给朕把这件事办好了,记住!”

    刘基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朱元璋主动去关心那些底层官员的生活,

    是陛下难得的慈悲。

    这天下定下来了,天下士子也该跟陛下一起瓜分得天下的利益。

    朱元璋至少给他们表现出足够的善意,

    这份善意,也该被士子们感受到。

    他将皇帝送出门后,就站在门边自言自语:

    “最近陛下很喜欢微服出巡吗?章溢家一次,老夫这里也是……

    不对,这陛下本不应如此,尤其是今日之事,陛下将我叫到宫里也是一样的!

    所以……

    陛下是去了别处,然后才来我这里的。

    且,陛下说有人,那人究竟是谁?

    真的是那位传说中的高道张三丰么?”

    刘伯温想不出一个答案,但他至少明白过来。

    有个人能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甚至能得到他毫无保留的信任。

    他甚至能改变朱元璋的本心,让朱元璋做出他们这些老臣子都不曾期待的违反常识的事。

    这个人在陛下心中很重要,且能力非常高。

    “此等人才,陛下却只把他当谋士用!

    这并不符合陛下的性子,他但凡有可能,肯定会把这个人提拔起来。

    除非对方有陛下也无可奈何的身份,对方是个方外之人。”

    刘伯温默然,朱元璋对僧道的打压,他是看在眼里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