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前朝,亡于僧道二门!” 皇宫,御书房。 朱元璋已经收到了宋濂送来来的奏疏。 奏疏的内容十分有趣,大体是送老夫子修元史的时候心生感慨,所以有了此文。 文章从蒙古人纵容各种宗教,导致天下大乱说起。 从当街扒裤蒙干强暴男人的西方某地的老爷,说到全真教的腐败,说起张家在江西的为所欲为,再说到元末佛门的黑料…… 宋濂不愧是大明文臣之首,文笔大明第一。 随着他的论点一一展开,这仿佛是一篇杀向佛道的檄文。 老朱自己都被宋濂的文章看得热血沸腾,差点就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只是写到最后,宋濂的鸡脚露出来了。 这矛头直指僧道纳税的问题,从三武一宗开始,宋夫子再次火力全开…… 不过皇帝看着,却仿佛是夫子一脸委屈的脸。 朱元璋将这篇奏疏的内容翻译下,大概就是一句话。 读书人没有的特权,凭什么僧人道士有? “不患寡而患不均!” 老朱放下这篇奏疏,不怒反喜。 他回头对朱标说: “你那张家弟弟,让你老师背锅了……” 朱元璋将奏疏递给朱标,朱标读之,拍案叫好…… 也不知道他是给张异叫好,还是给宋濂鼓掌。 看完宋濂的奏疏,朱标吁了一口气: “宋老还是着了张家弟弟的道,他自己要动僧道的特权,却要宋老去背锅! 不过这口锅,宋老却是心甘情愿接下来,也是难得!” “免税这件事,不能轻易开了口子……张异想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宋濂也好,李善长也好,他们想要这个特权, 因为要不到,所以恼羞成怒,迁怒佛道…… 既然他们想要争,想要闹,朕就让他们去闹! 将这篇奏疏发回中书省,让百官们讨论…… 他们想争想斗,就斗去! 闹大了最好! 就希望有一天火烧到他们自己的时候,别喊疼!” 朱元璋完全是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状态,轻轻将这篇奏疏的事情放下。 此时,太监来报,杨宪求见…… …… “师弟,你听说了吗? 杨宪请了个年轻道士入京,还见了皇上! 据说,他当场给陛下表演了神通,陛下认可了他的本事,并赐了一处道观!” 清心观。 邓仲修难得从繁忙的杂务中脱身一阵,回清心观“探亲”。 以前只在前院发呆的小邓,此时终于能跟张异在后院聊天。 不过没聊一会,他就被张异拉着去插秧去了。 没错,药园子的稻种开始播种了。 因为人手不够,张异、李氏、离青陌等人,都加入插秧队伍。 不过小邓道长此行,明显又心事重重。 他给张异说了这个故事,张异一愣。 “此人叫什么名字?” “刘渊然!” 张异猛然抬头, 刘渊然,那不是大哥的老师吗? 或者说,是张正常死后,张宇初拜的老师。 他也提前来应天府了? 张异在邓仲修的解释下,才知道是杨宪将此人请到应天府。 那就难怪了。 “刘道长呀,那可是位高道呀!” 张异随口应了一句,历史上的刘渊然确实是个不错的道士。 长春派的祖师爷,第四十三代张天师张宇初的老师,后因为得罪高官,被皇帝贬到云南…… 可他在云南也留下不少痕迹。 这是个没有什么黑点的人物,除了跟大哥张宇初有段因果。 他们师徒二人翻脸,倒是闹得很不愉快。 不过这也不是刘道长的错,还是自家那个大哥不争气。 张异随口问: “然后呢?师兄提起他,想必是有事……” 邓仲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