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标本来的好心情,也因为知道这件事而瞬间消失。 他和皇帝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彼此的震撼。 老朱那一抹忧伤,正是因为张异的预测,根据张异的说法,朱元璋的洪武朝,有三十一年。 三十一年,七十多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是活得够够的了。 老朱没有那么矫情,他不会像其他皇帝一样,去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 一个乞丐,一步步走到天子之位,且能长寿,老天爷对他够好了。 可是,作为一个皇帝,多子多孙,江山永固,才是他更加在乎的东西。 可是如果按照张异给的时间线,洪武二十四年,他会失去自己的大儿子,洪武二十八年,老二也要遭受四劫。 甚至老三,也熬不过他,在他死之前也提前去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他要经历三次。 想到这件事,朱元璋的心隐隐作痛。 他很希望这些事不是真的,但也明白,张异既然说了,那就代表他有把握。 杨宪、张异、常遇春,已经有太多的人给张异背书了。 既然他不会错,那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发生不成。 “儿臣其实一直疑惑一件事……” 朱标的声音,打断了朱元璋的思考。 “张异说过的那场靖难,老四从北方起兵,一路南下…… 当时儿臣就想,其他兄弟们在哪? 如果老三,老二在的话,他们是跟老四一起起兵,还是会阻拦他…… 可是,儿臣惟独没想过,当时老二老三都不在了…… 原来,我的兄弟们,都不在了!” “必须搞清楚他们的死因……”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朱标和常遇春算是被张异给破解死局,也侧面证明了张异的重要性。 老二和老三,如果有能力的话,自己肯定要将他们给救过来的。 只是,他们的人生是怎么样的? 他们又是因为什么而死。 “老二的死因,张异已经暗示了!” 朱标指着奏疏上的话,对朱元璋说道。 “怨憎会!” 朱元璋重复这三个字,当过和尚的他,自然也明白这个名词的意思。 “”=难道是和老二命里有恩怨的人,明年会出现? 不行,明年老二就给朕老老实实待在宫里,哪都不许去。 灾劫从北方来? 宫里有北人出身的宫女和太监,都给朕远离老二。 还有,人以为喜,他以为悲,这又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越看火越大,谁敢逼他儿子受着他不喜欢的东西,找死? 这件事,自己必须搞清楚。 但无论朱标和朱元璋如何抠字眼,却有意无意略过了朱棡的事。 父子二人的默契,是因为“求不得”三个字。 身为皇子,还有什么求而不得? 无非就是大宝之位而已。 白发人送黑发人,加上兄弟阋墙,朱标不用看皇帝,都知道他内心的苦痛。 他也不去言说,只当看不见这段文字。 “父皇,儿臣觉得,张家弟弟这段提示,等事情来了,自然会知晓! 那小子领了张真人的嘱咐,可是很努力想拿回天师位……” 朱标的安抚,倒是让老朱微微放心下来。 张异那小子…… 要不是怕相认之后,那小子胡言乱语,老朱现在就想提着刀去质问张异。 “你几个弟弟,去接触一下张异也好!不过叮嘱老四不该说的不要说……” 朱标闻言点头,父皇既然还没做好和张异相认的准备,那自然是要小心些。 朱棣他们已经回宫,他起身,准备去找弟弟们聊聊天。 等朱标走后,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本奏疏,自顾看起来。 奏疏是汪广洋的,上边的内容就四个字,浙江民变…… 老朱心烦意乱,将奏疏放在一边,他躺在龙椅之上,盯着那三个字。 “求不得!这皇位,就真让你们梦寐以求?” 皇帝感伤了一会,无奈拿起那份民变的奏疏,给了批示…… “任何改制,都不容易!” …… “听说了吗,浙东民变了!” 次日,奉天殿。 胡惟庸和李善长二人缓缓朝着大殿走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