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望着一望无垠的田野,朱元璋老农民的基因被激活。 他的表情,动作神态,都十分激动,甚至失了皇帝的几分威仪。 可是这样的朱元璋,却让老张多了一分对他的亲近。 他和张异不同,他可没有张异和皇帝那种交情,老朱对张异的疼爱他是看在眼里的。 但身为龙虎山的掌教,他忘不了当初在宫里,朱元璋笑语晏晏拿掉张家天师位的样子。 这位君王,他对你再好,也有翻脸的一天。 张正常时刻提醒自己,他目前所获的所有恩宠,不过是镜水月! 若是当真了,以后恐怕死得很惨。 “陛下,臣在!” “你看看这稻田,有什么不同?” 朱元璋指着稻谷,询问老张,老张很尴尬。 身为龙虎山的天师,他老张家富贵了百年,虽然拥有良田成百上千顷,他却不曾好好的了解过农耕。 老张想随口胡诌,可也明白自己在农耕之上,不可能忽悠皇帝。 他只能低下头,道: “陛下,臣愚钝!” “张爱卿,亏你还教百姓农耕,你自己都半懂不懂,这件事,你可要抓起来呀!” “是,臣反省,臣明年一定亲自抓生产!“ 朱元璋回了一句: “要是你家小子在这,他一定能理解朕的喜悦! 这满朝文武呀,真正懂得种田的人不多,标儿不懂,你也不懂…… 刘基那老头子大概懂一点,真正明白这东西的意义,大概只有徐达,遇春这些真正苦出身的兄弟了!” 朱元璋满是感慨: “你随着朕,这段日子也走了许多地方,咱们路过济宁府,走过曲阜,朕也看到了河北一地的荒凉, 甚至有过暴民试图袭击圣架……” 老朱提起进入河北地界发生的一场小意外,老张心有余悸。 河北人的凶猛,超出他的想象太多。 “那些人仇视朕,朕理解…… 虽然朕不得不杀了他们,但朕记得那种眼神! 那是饿出来的,穷出来的,也是对日子没有了盼头,逼出来的…… 这些,就是盼头!” 抓起一把稻穗,朱元璋任由风将手中的稻谷吹散。 “你儿子告诉朕,如果不迁都,朕很难获得北方的民心,朕信了! 这水稻北迁,就是朕迁都的第一步,接下来,大明未来十年的重心,都会为这件事行动!” 老朱突然告诉张正常,这本不应该是他当知道的事,老张百感交集。 朱元璋肯说这件事,证明他对自己的信任。 可他也明白,这份信任大半来自于张异。 “陛下,想迁都北平?” “你觉得怎么样?” “北平乃是旧朝国都,蒙古人在这里经营了百年……” 从常理看,如果朱元璋一开始就不准备迁徙北方,张正常觉得他就不该迁徙。 不过,他虽然没有政治情商,却绝不是个煞风景的傻子。 “你跟你儿子比起来,差远了!” 朱元璋又损了张正常一句,然后道: “你在山东的时候,可见过麦子? 你觉得这麦子的产量如何?” “比起水稻,自然是不如!” “那就是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 “可惜了,朕等不到这些稻种收割的时候,回南京,那边的稻子也该收割了! 明年找个机会,你去把这占城稻的种子给朕献上来。 朕要大面积推广……” 张正常大喜,这老朱是给他送功劳上门,这自然是好事。 君臣二人正在聊着,高见贤上前,送上一份密奏。 张正常识趣,赶紧退了几步。 老朱打开一看,勃然大怒。 “他们敢……” 朱元璋看着这份密奏,须发怒张。 密奏是从京城送过来的,老张从未见过皇帝如此震怒。 朱元璋正要朝着高见贤发火,却又冷静下来。 他问: “人没事?” 高见贤答: “臣已经派人回京城,相信锦衣卫接下来还会继续派人过来……,臣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陛下!” 朱元璋又变得跟没事人一般,只是眼中的杀意萦绕不去。 他淡淡点头,将这份密奏放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