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日后,回京!” …… “什么?张异要见本宫?” 皇宫,刘基从张异那里离开之后,就马不停蹄赶往皇宫。 东宫,朱标听了刘基的奏报,有些意外,他同时犯难了。 张异与他,是不可能见面的。 “占城稻熟了……这孩子大概是在铺垫,将稻种推广开来的事!” 张异已经不是第一次推广一件东西了,对于他的套路,大家伙也心知肚明。 朱标莞尔: “这个本宫知道,皇后那里也种了一些,本宫去给母后请安的时候,见过……” 当初老朱拿到占城稻的种子,除了送给张异的一部分,其他的就分到北方和一些皇家的田地耕种。 为了保密,这稻种种植面积不算太广。 不过它的效果,朱家父子还是满意的。 老朱早就不止一次称赞,这是能改变国运的东西。 如今,张异等待稻种成熟,想要推广开来,并不奇怪。 “让二弟去吧,就说本宫得父皇训诫,太子事关国本,不得出宫!” 如今的朱标,隐约有了朱元璋几分气势,他随便就想到了拒绝的理由。 派朱樉出去,一样可以给予张异足够的重视,不过朱标觉得还不够,又补充道: “回头,我会让朝中的官员,也跟着过去! 让这些人看看,他们整日勾心斗角,为了什么名分大义,或者心里的小龌龊去算计的时候,人家做过什么? 若是他们真如张家弟弟一般,将百姓社稷放在心上。 这大明,何愁不蒸蒸日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刘基闻言,也是老脸一红。 虽然他在这件事上确实站在了张异这边,但朱标这话就是批评他,其实也说得过去。 如果这件事的主人不是张异,他欠过对方人情,也知道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刘基扪心自问,面对满朝文武。 他会不会选择心中的公正? 张异与他说过许多话,言语中多有对士大夫阶层的讥讽。 刘基并不认同张异的说法,却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不过,他更惊讶的是,朱标也有类似的想法,这让刘基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张异对朱标的影响。 这世间对君王影响有许多种,有宠幸的妃子吹枕边风,有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导,也有妖人对君王的蛊惑…… 但朱标在话语中透露出来的,对张异的态度,却隐约有所不同。 这种信任,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一如朱标对宋濂,对李善长,对自己一般…… 却胜过他们三人之中的任何人。 “天岂能有师?” 刘基突然想起皇帝在拿走龙虎山天师位之时,那句流传甚广的句子。 可再看朱标,刘基突然领悟了什么? 朱标的成长,并不仅仅只有朱元璋的影响。 宋濂、自己、李善长等人,都在他生命中留下过痕迹。 只是,他们以前都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对朱标的影响。 张异! 也许他对太子殿下的改变,超过了除了朱元璋之外的所有人。 “天,岂能无师?” 刘基莫名其妙说了一句。 “刘先生说什?” 朱标没听清楚,愕然问道。 “没什么!” 刘基知道自己失态了,赶紧起身: “臣在想别的事,失神了!” “这阵子先生奔波劳累,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这样吧,此事本宫记下了,也定下了,那些稻种收割的日子是多久后?” “臣特意问了,大概是八九日之后,整个收割完,需要三日……” “嗯,本宫明白,回头我让老二替本宫去,他已经长大了,也需要承担一些事了!” 朱标将这件事安排下去,再问: “那张家弟弟最近还好吗,他在忙什么?” 刘基老实回答: “他最近正忙着几件事,其一是为皇帝在浙江的工厂打造那些纺织机!” 朱标追问:“刘大人觉得,那纺织机如何?” “巧夺天工,能数倍于松江府一带流行的织机的产量,当得起这四个字!” 朱标点头,锦衣卫在杭州开设的工厂,也是皇帝的一次试验,伴随着浙江税改一起,去验证张异说的可能。 这件事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他等着刘伯温说另外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关于滴血认亲的……” 滴血认亲作为平时没什么存在感,但在关键时候却经常出现的手段,朱标也是熟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