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当年朱元璋拿到这张世界地图的时候,就一直有个战略目标。 他可以徐徐图之,逐渐将触手伸向天下之外。 可在这之前的第一步,就是利用这张世界地图,先将东海和渤海上的钉子拔了再说。 大海茫茫,看似广大。 但留给船只的路其实不多。 每个补给点,汇聚成了一条条航线。 航线在大海之上,就是黄金之路! 除了比较出名的航线,许多不为人知的航线,正是那些倭寇,海盗们来无影去无踪的原因。 可是,不管任何航线,都绕不过一个补给二字。 朱元璋是个雷厉风行之人,马上让人叫沐英和平安。 好好的爵位被人否了,谁心里爽了? “陛下想打哪里?” 十艘船,淘汰了将近一半。 多好满足的孩子! 不过这并不是老朱对他们的期许。 只要倭国那些人还源源不断下海,我大明沿海的百姓,终归不好过!” 不过皇帝的意志,远超这些人想象。 章存道调教了两年,也只能勉强护航北方粮道。 朱元璋不用过多的想象,也知道他们这两年过得不容易。 但朱元璋却对章存道很满意。 这些人手里的船队,大概比大明水军要强。 两年后的常遇春,早就适应了朝堂之上氛围,他脸色不变,道: “陛下,玄武军的战绩暂时先放在一边,但沐英这小子的做法,倒是符合臣的胃口! 我们回来的时候,也在日本补给过。 第二日,朱元璋的圣旨到了中书省。 沐英和平安得了封赏,直接出了应天,去往玄武军报告。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 “常将军,不是我大明不想进攻,也非我们怕了倭寇,你又不是不了解朝廷的情况…… “李相乃是长者,他愿意指点,训诫沐英,沐英求之不得! 只是有些事沐英不好说,不敢说,所以李大人应该有些……” 沐英和平安去了玄武军,让李善长松了一口气。 与其投水军,不如跟常遇春改造兵制一般,去训练好地方军。 沐英闻言,战役熊熊。 明军对应倭寇和海盗的方式,只是被动的防御。 “不急,我大明距离真正出海,尚缺北方一战……” 这等于大明其实掌握了所有的航线, 出海十条船,只回来了六条。 这些小崽子,不错,臣很满意……” 不过这个地方的人,畏威而不畏德,我们本来好好对他们,他们偏偏觉得我等好欺负。 有套流程下来,水军整合完成。 “陛下,御敌于国门之外,自然是好! 他让人设了一场私宴,好好接待沐英和平安两个义子。 “胡大人,那您认为应该如何?” 这些年主持大都督府,臣对东海的战线早就不满了! 在章存道的配合下,沐英没有遭受任何阻拦,直接接管玄武军。 …… 只是玄武军不应该埋没在此,也该让人见识一下他的獠牙。 沐英带着玄武军第一次出征,直接离开海岸线,出征远洋。 可是有蒙古人的前车之鉴在前……” 世界地图上上,有着这片海域所有的岛礁位置。 倭寇的问题,自然也比不上北方的问题严重! 沐英和平安这种年轻一代的将去领了水军,其实李善长并不看好。 但手底下的兄弟,也是跟我们受过苦的! 哪怕有海图,有指点,我们在路上也死了太多的人! 活下来的人,在美洲遇见那些土著,很多人也死在他们手里! 但朕在那日之后,拒绝了所有人的提议! 朕不要日本归附,从他们杀我使臣开始,这个国家只有成为大明疆土的一部分…… “既然他们不承认你们是开疆拓土,尔等就用行动证明,什么叫做开疆拓土! 去给朕把你们的爵位拿回来……” 后来还是轰了他们几炮,他们才消停下来! 这一系列的轰动搞下来,也不过是消停了两年时间。 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杀器。 “李相,你的意思是,朕不如蒙古人?” 百官的奏疏压根没用。 他们辛辛苦苦出海,九死一生,可是百官几句话,却否定了他们的努力。 朱元璋见百官默然,并不搭理自己,在人群中给自己找个捧哏的。 “陛下,若不然,就让李相说的,等明年粮食种出来再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