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加上陛下对他念及的旧情,你胡惟庸有没有比得上他的地方?” 常遇春试图给李善长辩解几句,朱元璋却不听了。 “徐达为人稳重,虽然是朕的发笑,可从跟着朕开始,他就明白君臣主次,从不越界! 倒是你这家伙,虽然经常惹朕生气,但好歹也能给朕出气!” “沐英封侯,平安和章存道封伯!” “朕也反思过当年的事,如果朕不是太过大意,也低估了民间有些人对前朝的怀念,也不会挨了那一刀! 哪如朱元璋一般,次次都是极限操作。 当日,皇帝设宴款待几人。 而李善长的变化,常遇春何尝看不出? “行了,我等淮西子弟,肯定要有个人留在中书省…… 当这种似乎可以改变海上战争格局的东西出现在明军阵营中的时候,他这个中书省的负责人一点都不知情。 但他还是,将奏疏狠狠丢在地上。 出去两个月,带回倭寇和海盗三千人,斩人头无算。 “好家伙,难怪都敢上战场了,挺灵活……” 常遇春嘿嘿笑: 朕准备再成立一支水军,到时候与你配合! 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事,如今当务之急,是将你们带回来的东西兑现! 直接覆灭了一支海盗的船队,玄武大炮的名声,彻底响彻天下。 朕是在朝堂上跟他来一场相认呢,还是以黄家父子的身份,去面对他?” 朱元璋闻言有点感慨: “君王想架空宰相,如果我当宰相,能不能架空君王?” “真的不变吗?” 李善长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 这是身为文人的李善长最为不能接受的事实。 “你确定自己能行?” 他是陛下,天下都是他的,咱们这些人,不过是替陛下管这家! 您因为这些事,跟天子置气,又何必呢?” 然后,胡惟庸小心吹去上边的灰尘,然后恭敬放在李善长的书桌上。 胡惟庸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他才站起来,从地上捡起那份奏疏。 可咱们这位陛下,天生就对臣子心怀戒惧,君臣离心,君臣离心啊…… 老夫若不为丞相,这些事情本轮不到本相去操心,可是本相为文官之首,如何不能为天下士子谋利? 若本相不想为尔等谋利,本相事事顺着陛下就是。 胡惟庸低下头。 就是以后自己出宫,都很难。 在朝廷为立之前,大家都是跟着皇帝造反的人,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那时就夺了天下。 “陛下,心服口服,沐英和玄武军诸位将士,当赏!” “人心,哪能不变? …… 老夫会全力帮你,你也给老夫上点心! 去六部查查账,看看陛下这些钱是从哪里出去的……” 汪广洋,比你更有机会……” 一个君王,要不要面子? 让朱元璋在不合适的情况下摊牌,老朱下不了台。 朱元璋摆摆手,道:“此事反而不急! 要拿下日本,大明如今的国力还不够! 李善长已经不止一次明示过他,自己就是他未来的接班人。 朕是上过战场的人,朕不怕这种事! 李善长,徐达还有李文忠这些人,都是跟着朱元璋打拼天下的老兄弟。 常遇春马上闭嘴了。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任性的皇帝,他也为自己的任性买过单。 如果能跟李善长一般,独占中书省,那更是可遇不可求。 “也就是你还能陪朕胡闹呀!” 可是,如果对方的目标是标儿呢?” 他想要的,是属于前朝丞相的相权,可是朱元璋不能给。 “汪广洋有个劣势,就算他当了宰相也很难改变…… 以军功封侯,不过是朕权宜之计,朕不想委屈了跟着你们奔袭潜力的将士, 但朕也不会忘记,在朕心中,尔等真正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沐英默然,知着知之。 只有他们才明白美洲带回来的东西,能改变什么。 “沐英,你明年去趟龙虎山!”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