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洪武二年的那场刺杀,是朝廷中许多人心知肚明,皇帝却偏偏抹去的记忆。

    可不提,不等于皇帝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他两年他将观音奴放在清心观,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

    抓老鼠,朱元璋有足够的耐心,将阴暗处的鱼一个个钓出来。

    “你弟弟他们随着年岁增长,迟早会去宫外生活,朕不把应天打扫得干净一些,若是几年前发生在朕身上的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怎么办?

    用观音奴当钓饵,应该能钓上来一些鱼!

    从目前毛骧他们报告的情况来看,也锁定了一些人!”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说着,洪武二年那场风波,他杀了不少人,其中有冤屈的,肯定也有不少漏网之鱼。

    只是经过那场风波,不管有没有漏网之鱼,那些人肯定也会藏得非常深了。

    老朱不可能打破规则,去冤杀百姓,可是并不妨碍他,用观音奴钓鱼。

    清心观,就是朱元璋选择的钓鱼场所。

    似乎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也没有了。

    这种得罪人的问题,可不好回答。

    徐达小声提醒朱元璋。

    老朱有心算无心的话,可以查到许多东西。

    另外一边,皇帝把徐达叫进宫里,随口聊到李善长。

    徐达想了一下说:

    朱标愣住,他不明白父皇口中的刺激,是什么意思?

    “清心观的事情朕就不管了?”

    “朕让人去劝降王保保,又被打回来了?”

    朕在他和汪广洋两个人上,考虑了许久……”

    两个宰相,也方便朱元璋制衡。

    刚进后院,他就听到有人诵念药王经的声音,声音轻灵动听,不用想一定是自己家丫头的。

    再让他来当,也不合适。

    “去见见他吧,朕有些事也想通过你问问……”

    可如今文武分治,中书省已经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管的就是帝国的内政。

    他并不认同父皇为了招揽王保保做出来的退让。

    毛骧看出朱元璋的犹豫,小心试探。

    “国事为重!”

    朱标:……

    每一个试图靠近清心观的人,都被追查。

    朱元璋大喊一声,让太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李善长坐下。

    老朱非要逼着徐达表个态,徐达低头沉思了一会,说:

    “那臣还是举荐汪广洋,他是陛下的老下属,也是功勋之一,在过去他也给陛下立下赫赫功劳,虽然因为懒政被陛下流放!

    但臣跟遇春有过书信往来,他说在浙江,汪广洋做得还不错。

    “不管?”

    “他这身体状态,哪怕朕给他找最好的御医,也养不住……

    班师回朝之后。

    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李先生,做不久了!”

    “李先生,你身体要是不适,可告假在家休息……”

    “你的能力不错,陛下也很欣赏你!

    只是,汪广洋那边,比你更有优势!

    你记住一件事,夹紧尾巴做人,最近别惹出什么事,尤其是陛下不高兴的事!”

    朱元璋是真想招降此人,可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也不免气馁。

    如今李善长退休的话,中书省一人独大的日子就过去了。

    “陛下,如果现在收网,咱们也能抓到不少人!”

    因为朝中没有职务,也被解了兵权,他直接回家。

    朱元璋将问题丢给徐达,徐达苦笑。

    他不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如此软弱,可身体不由人。

    让臣举荐大臣,一来也不客观,二来臣也确实不知道……”

    真正有双相的日子,反而不多。

    如果名节有损,观音奴以后……

    常遇春性子急,所以直接问出口,可有很多人虽然不满,却将想法放在心里。

    “你记得照顾下我那个傻弟弟就是……”

    朱元璋赐给他一些大蒜素,算是压住了病情。

    李善长道:

    “和汪广洋一起入朝为相,已经是本相能给你争取的最好结果,你记得杨宪的教训,低调点!

    等到你站稳脚跟,获取陛下的信任,再做你先做的事,首先本相警告你一件事……”

    皇帝本不准备封赏,他主动为冯胜和李文忠求赏赐。

    但他马上,剧烈咳嗽起来。

    朱元璋将张异昨天做过的事告诉徐达,徐达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娘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