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能不封不赏,顺便带上李文忠。 徐达点头,从今日李善长的身体状态来看,确实不太适合长期工作。 徐达,有你兴趣?” “胡惟庸的能力,朕还是认可的,此人在中书左丞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好几件事都办得很漂亮! 皇帝略带戏谑,给徐达整得有点无语了。 “陛下,您这是为难臣了,臣一直在前线作战,这五六年时间,能待在应天的时间,半年都没有! 朱元璋自己也犹豫纠结。 朱元璋想起前阵子的一份密保,回头问朱标。 “是,李相! 李相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你一人主持中书省,不配!” 他本质上是武将,明初朱元璋将一批武将功臣安排进中书省,有它历史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惟庸就是他们淮西一脉留在朝中的未来文官领袖。 “你说的也是……” “学生谨记!” 是不是该停下来了? “是啊!” 他有耐心,但张异突然回来,打断了这个布局。 胡惟庸? 朱元璋提名此人,徐达陷入沉思,他对胡惟庸并不算熟悉。 朱元璋带着朱标上早朝。 “他真不在乎自己的妹妹? 那在清心观玩味绕圈子的老鼠是什么?” “你先下去吧!” 百官跪拜,老朱注意到,李善长起身不利。 “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怎么弄死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和招揽他一样重要。 “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说错也没关系……” 一张网,在悄无声息地朝着许多人笼罩过去,但朱元璋觉得还不够,应该还有更多的老鼠,潜伏在黑暗中。 徐达摇头: 老朱展现出了政治家冷酷的一面,前边还想着让观音奴当自己的媳妇,后脚就弃之如履,将她身上最后的利用价值榨干! 朱标默然。 李善长他了解,虽然胸怀不广,可是能力是有的。 但徐达还是劝说皇帝,不赏,不足以安人心,朱元璋捏着鼻子给了冯胜封赏。 此人虽然也是早早跟着朱元璋,但并不曾被徐达注意。 “来人,给李相赐座!” 李善长十分郑重地看着胡惟庸: “不要去招惹龙虎山,任何可能惹陛下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去做!” 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重视的人,整个朝廷没有几个。 朝会按照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老朱突然回头,对朱标说: “那再给他一点刺激,你看如何?” 如果不能招降的话,王保保这个人就是大明最大的障碍。 李善长感激涕零,直呼不负圣恩,回头,胡惟庸走过来,接过皇帝的手,搀扶李善长,前往中书省。 就从第二次北伐战争来看,徐达确实因为骄傲,导致中路军折戟岭北,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却能放下主帅的面子,主动给东路军和西路军制造机会。 朱元璋的意思,是让张异和观音奴同居清心观? 这要是被朝廷中的官员知道了,那还不闹翻天了? 张异可不是以前的张异,他是皇帝亲口册封的真人,名声也很重要的。 在他心中,如果父皇能够放弃招揽王保保,在朱标看来是好事。 从皇帝哪里领了任务,他也出宫去了。 二来,曾经的中书省,军政都抓,大都督府这个最高军事机构,也在中书省节制之下,徐达当那个右相,也算是有事可做。 古人交通闭塞,百姓出行困难。 他的后方,可不如我大明齐心协力,只要他让皇帝怀疑了,他的下场就是家破人亡。” 既然没有个答案,朱元璋先让毛骧下去,他在书房来回踱步。 大明立朝之后,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提携下,倒是一路高升。 他拉拢王保保的行为,未必只有常遇春看不过眼。 李先生为国家,可是心力交瘁呀!” 这点可以看出,徐达的气度。 徐达虽然不站队,可他的出身,天然让他站在淮西人这一边。 摊上这么一个丫头,是个老父亲都糟心。 “本相的身体,不允许本相在朝堂上太久了! 就算本相不想走,皇帝也未必没有替他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