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科举的意义,危险在和平之时-《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天师既国师,想要拿回天师位,少不得要跟皇帝交好,并且让他信任自己。

    张异对于自己即将面对的道路,有清晰的认识。

    可到目前为止,他通天无路。

    朱樉已经是他能接触到的,最接近权力核心的人物了。

    可是帮助朱樉,合适吗?

    如果放在其他抄代码,他纳头便拜,大抵自己就进入秦王的阵营了。

    可他清楚,大明朝和其他朝代不一样,或者说,朱元璋和其他皇帝不一样。

    在洪武朝,不存在夺嫡这件事。

    哪怕朱标死了,他也会迅速敲定继承人,绝了其他人对皇位的想法。

    皇帝对兄弟阋墙这件事十分忌讳,也会对然和鼓动秦王造反的角色十分忌讳。

    他给朱樉出谋划策,算不算是那种老朱觉得危险的人?

    张异犹豫了一下,还是摇头否认了这个看法。

    朱棣带着个整天忽悠他造反的姚广孝多年,也没见老朱咋样。

    自己只要不是朝廷的官员,就不在皇帝的警戒范围之内。

    更何况,自己压根就没有打算鼓动任何人造反。

    “如果殿下不弃,小道可以跟殿下聊聊天!”

    在通天无路的情况下,朱樉已经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张异点头答应。

    旋即他笑道:

    “其实殿下也不用担心,如果朝廷真的远征日本,以陛下的心思,必然不会任由任何将领驻守那里!

    哪怕是魏国公,郑国公,也不足以让陛下信任!

    这日本肯定会有一到两位秦王就藩那里……

    目前有机会去就藩的,也只有殿下,晋王和燕王三人!

    燕王年岁小,起码要五年才能有所成就。

    五年之内远征的话,其实殿下的竞争对手也就晋王一人!

    可晋王未必有兴趣……”

    老朱从蒙古人手中接下来的中原,虽然已经很是破败,但再破败的中原,也比那些蛮荒小国好上十倍。

    “你的意思是,不管本王表现如何,从本王决定去日本开始,父皇就必定会让本王去?”

    “没错!”

    张异给朱樉来了个定心针,但话锋一转:

    “可殿下能不能在那里站稳脚跟,又是另一回事!”

    哪怕分封,张异相信朱元璋绝对不会放弃对日本的军事控制,并非如以前的朝代一般,让亲王拥有极大的兵权。

    事实上,老朱给大明亲王的权力,已经算是开了历史的倒车。

    从数百年前起,历代统治者已经逐步认识到让宗室勋贵掌握兵权的弊端,都已经逐渐剥夺宗室的兵权。

    朱元璋这个做法,主要是因为他太过相信自己的孩子。

    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可就算是给了亲王兵权的朱元璋,依然没有将地方上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节制。

    他只是疼儿子,但还不傻。

    朱樉去日本,大明水军的控制权不会在他手里,也会有人监视着他的行为。

    如果他做得不好,皇帝肯定会将他叫回京城的!

    “殿下准备让我怎么做?”

    既然决定帮助朱樉,张异也自然而然进入一个谋士的角色。

    朱樉铺垫了这么久,其实就是为了完成老朱交给他的任务。

    “说起来,正好有一个议题,我想问问你,就是关于你那天对科举的阐述……”

    这是朱樉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也是朱元璋最为关心的问题,老朱为了第一次科举,做了不少努力……

    他改革了算学,也分了南北榜。

    但洪武三年第一批人才选拔上来,确实不尽如人意。

    所以在洪武六年这个关口,科举其实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

    如果皇帝还不满意的话,老朱大概率要暂停恩科。

    这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张异心知肚明。

    可张异认为,科举不能停,科举尽管有许多不完美,但依然是古代选拔人才中最好的方式。

    “陛下可是不满官员的能力?”

    张异笑语晏晏,朱樉点头。

    “那陛下是不是准备,继续沿用举荐制度,让地方推举贤能?”

    朱樉在地点头。

    “糊涂呀,陛下这么做,不是白白将国家的举荐人才的渠道,拱手让给别人?

    他对相权警戒,对文官防备,可为什么在这最致命的地方,却不防备了……

    说白了,科举选上来的人才,就算是头猪,那也是天子门生!

    可如果是地方举荐上来的人才,那是什么?

    人性本自私,举荐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推荐自己人用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