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知道这三年,我是怎么过的?-《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这件事的三个主要责任人,分别是张异、毛骧和秦王朱樉三人。

    事情肯定是有人出来背锅的。

    按照道理,除了朱樉,其他两个人绝对是个死。

    可是,张异的重要性,身为锦衣卫的人,多少都明白。

    所以算来算去,毛骧这次肯定讨不得好!

    凌说闻言,登时欢喜起来。

    “其实那位真人,也未必会好!”

    年轻人继续说:

    “如果小的没记错,这位真人在朝中得罪的人可不少!

    如果百官抓住这些事做文章,陛下也未必能保得住他……”

    凌说若有所思。

    年轻人说的也有道理,君臣之间的争斗,很多时候讲究一个大势。

    君王并非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如果有人推波助澜,这一次张异估计也要吃个大亏,不独张异,就算是朱樉。

    恐怕也讨不到好处。

    凌说并不在意这些,他在意的是如何扳倒毛骧。

    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锦衣卫人才尽出,朝着远方去。

    大明的国家机器动起来,任何人,插翅难飞。

    时间逐渐过去,天刚亮。

    百官第一时间起床,朝着皇宫汇聚。

    这些人中,许多人其实一夜未睡,就等着上朝探寻究竟。

    胡惟庸也早早来到宫门前等着,皇宫的大门还未开。

    “胡相!”

    “胡相!”

    胡惟庸出现之后,许多官员纷纷靠近,朝着行礼。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昨晚的事情。

    关于观音奴逃走的事,并不是什么大秘密。

    许多不知道的官员,在知道真相之后,也纷纷表示幸灾乐祸。

    一个郡主消失,这件事可大可小。

    但对于大多数文官而言,这件事和他们的关系不大。

    可大伙乐得,看锦衣卫吃瘪。

    不对,不但乐得吃瓜,他们还要落井下石。

    这些年,京城哪个文官不对锦衣卫又怕又恨?

    但他们代表着朱元璋的意志,哪怕这些文官弹劾,锦衣卫的权柄也不曾动得。

    相反,他们这些人,时不时被锦衣卫带走。

    那座诏狱,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的冤魂。

    如今锦衣卫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这些人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弹劾。

    一些御史们,干脆就蹲在地上,拿出空白的奏疏,开始写起来。

    一时间,皇宫门口大家伙战斗力爆表。

    胡惟庸很满意这一切,他转头,看了一眼另外一个同僚。

    忠勤伯汪广洋,还是从浙江回来,坐上了左相之位。

    这些日子,胡惟庸听从李善长的话,戒急用忍,一直没有和这位同僚产生冲突。

    今日,他要开始露出他的獠牙了。

    “汪相,您怎么看?”

    汪广洋在一边吃瓜,突然听到胡惟庸的话,愣了一下。

    他怎么看,当然是一边吃瓜一边看。

    “您乃是百官之首,当为表率!

    如今这锦衣卫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咱们身为臣子的,自然要给陛下谏言!

    锦衣卫乃是陛下倚重的机构,但出了这等事,实在辜负陛下的信任!

    胡某相请汪相带着我等,去找陛下要个说法!

    应天乃是我大明国都,那些乱臣贼子,竟然能在应天府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这是锦衣卫的渎职!

    这样的机构,这样的组织,何德何能?

    去保护陛下的安全?”

    胡惟庸突然的高调,让汪广洋有些措手不及。

    但那些官员听着,却跟着激动起来。

    百官早就看锦衣卫不满了,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必须有个人带领他们一起战斗!

    如果能将锦衣卫战斗下去,自然是好。

    就算不行,让陛下限制锦衣卫的权力也行。

    “汪大人,请为我等表率!”

    “汪大人,我们为你马首是瞻!”

    汪广洋脸都黑了,怎么好好的,他就成了众矢之的?(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