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摊丁入亩,杀戮背后的原因-《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君臣二人相见,百感交集。

    “臣没想到,还有见到陛下的一日,陛下安康,臣心甚慰!”

    “先生可安好?”

    “多谢陛下关心,臣很好……”

    朱元璋闻言莞尔,他知道刘伯温这段日子过得不是很好,尤其是胡惟庸发动御史台一直在告他。

    连谋反的事都能说出来了。

    这种明显的诬告,老朱自然是不信。

    可远在青田的刘伯温,可未必能坐得住。

    浙东一派,自从杨宪和刘基去了之后,虽然在朝堂上依然有一定的根基,

    可真正意义上的领袖,却已经没有了。

    他多看一眼刘基,也不知道这老头会不会后悔当年没留好接班人就走?

    像李善长全力培养胡惟庸,他现在就获得了极好的助力。

    而浙东派,章溢也许还在勉强维持,可章溢本身也做不了几年了……

    “陛下,臣这次来,还有其他事为陛下谏言!”

    “可是最近锦衣卫的事?”

    朱元璋预判了刘伯温的预判,让刘基半天说不出话。

    随着北方战场胜利传回来,关于朝廷那场布局,也逐渐揭开面纱,皇帝用心布置的局,到了收获的时候。

    他收获的是胜利,可其他人得到的却是苦果。

    锦衣卫的触底反弹,展露出来的是远比以前更凶横的风格。

    江南尸横遍野,无数的江南富户,大儒名士,被杀头抄家流放。

    这次的杀戮,波及的范围比起海盗案那次更广,也更加残酷……

    刘基已经听到不少老友,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单。

    “陛下,臣从未见过任何一朝皇帝,如这般杀害士子……”

    “不能为朕所用,却整天想着怎么引蒙古人入中原的人,朕要他干什么?”

    老朱的反问,让刘伯温默然。

    皇帝和江南士子的暗斗,大概也是朱元璋如今放任锦衣卫乱杀的原因之一。

    洪武两次大考,许多人拒绝参加科举。

    这导致朱元璋对科举选拔上来的人才颇有微词,甚至动过停了恩科的想法。

    这些人为了逃避朝廷的举荐,上山的上山,归隐的归隐。

    一个个摆出我就是不屑给你效力的态度,老朱不杀他们杀谁?

    以前是没有借口,可如今造反的借口也有了……

    “不提这些了,先生既然来了,就陪朕多住几日!

    然后,在陪朕走走……”

    “走,陛下准备微服出巡?”

    刘基从朱元璋最近的动作,似乎明白什么?

    “有些东西,需要朕亲眼见证,才心中有数,毕竟涉及改革,不重视不行……

    当年那小子给朕留了一个建议,朕怕动了天下的根本不敢用,

    不过这些年,浙江的经验挺好,推广到其他地方,也算顺利!

    所以呀,朕就不得不考虑了……”

    刘基眉头一挑,他归隐这两年,正好见证浙江商税改革。

    从地主们的反对,到后来接受。

    整个浙江的税收在增长,但浙江百姓的日子,也逐渐有了盼头。

    浙江人本就重商,这个改革算是让浙江吃到第一波福利。

    可就算是商税改革,当年也引起轩然大波,甚至皇帝推广的时候,天下也有不少富户反对。

    朱元璋这次在南方的杀戮,多少也是为改革开路的过程。

    而既然连朱元璋都要小心翼翼的对待的事,肯定不会简单。

    是农业税……

    以刘基的聪明,自然也猜出了老朱的想法。

    商税改革尚且波折不断,能让皇帝慎重对待的,大概只有天下之根本的农业税了。

    “陛下想要改革农税?”

    刘基猜出这个不难,朱元璋其实一直在做这件事,只是徐徐图之。

    想要改革农税,首先要知道天下田亩。

    可地方无论是百姓还是基层官员,都不太希望朝廷知道这件事。

    所以朱元璋推行里甲制,制作黄册,就是逼着百官将手中的数据交出来。

    这本身也是改革的一部分,但很显然并不是老朱所言的改革。

    他要做的事,一定是推翻现有制度的大事。

    摊丁入亩!

    朱元璋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四个字。(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