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异这小子说的没错!” 老朱看到这份奏疏,忍不住拍案叫好! 朱标今日刚好在御书房,听着皇帝的的声音,忍不住抬头。 老朱将这份奏疏交给朱标,朱标看着也是莞尔。 “张家弟弟伶牙利嘴的,平时就毒舌,这些人撞到他头上,只能说是自认倒霉!” 朱标笑着摇头,这世界上真正理解皇帝的人其实不多。 他算一个,张异也算一个。 朱元璋出身佛门,他表面上对佛门也不错。 可当过和尚的皇帝,对于宗教的力量十分忌惮,这才有了他禁绝天下僧道乱走,统统关到寺院和道观里的做法。 同时,他对于佛道二门不事生产这件事也颇为不满。 可有些规矩延续千年,老朱也不好打破。 刚好张异以杨宪为契机,从僧道纳税开始,为朱元璋提供了一条改造的道路。 人人皆是生产者,不该从整个社会大循环中出去。 这其实也是解决佛道二门,经常被皇帝灭佛灭道的原因。 只是,大变革,注定会伤害到许多人的利益。 佛道二门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 张异主动替皇帝承担了这份因果,皇帝自然也要给张异回馈。 所以老朱接下来继续说: “那个叫做道衍的僧人,朕看他就是故意找事! 不过你张家弟弟似乎对他颇为了解,恐怕此人在史书上有名!” 张异和朱家父子认识这么久,对张异的行为模式还是了解的。 他能精准说出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和尚的过往,肯定是因为此人青史留名。 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人,也许是因为运气,参与到大事件中。 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特别关注。 但张异准确说出对方过往的事,就证明此人必不是因为前者而被张异记住。 这个人,也许是个人才。 朱元璋招来锦衣卫。 “那小子在做什么? 让他来见朕!” 锦衣卫领着皇帝的命令去,不多时,张异就被带到御书房。 见着朱元璋,张异先交上去一部分设计图。 老朱看着横平竖直,还有立体效果的设计图纸,眼睛一亮。 这就是未来的顺天府,也是大明的国都? 张异的设计,并不是哗众取宠,将后世的建筑搬到古代来。 他保留了中华古建筑的美感和设计,却将大量的钱财,在基础设施之上。 这带来的效果是美,但副作用是钱…… 老朱眉头皱起,正要斥责张异乱钱,张异主动道: “陛下可是觉得臣修路和建设下水系统,是浪费钱,其实不然……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一个好的路面,不仅仅是大明的门面,也是致富之源! 至于下水系统,除了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卫生! 卫生,又关注到瘟疫的传播,其实此事的好处,最终还是会回馈到皇室本身……” 老朱还没开口反对,张异已经滔滔不绝的说明了其中的利弊。 最关键的就是,关于卫生与平均寿命。 张异以前给皇帝算了一笔账,就是关于喝开水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这个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 但并非说大多数人的自然寿命只能活到三十来岁。 战争,疾病会带走许多还来不及成长的孩子和过早死亡的百姓。 这些人的死亡,对于休养生息而言是莫大的损失。 如果一个人不该不因为病死而多活十年,总好过一个孩子需要十几年的成长才能成为劳动力强…… 张异阐述了传染病对平均寿命的影响。 朱元璋沉默下来。 在算学的计算下,老朱理解掉一笔钱,换来京城附近百姓平均寿命的提升,本身就是一个划算的事情。 更何况,卫生条件受益者,并非只有百姓。 就如在张异所见的未来中,朱雄英的去世,就是因为天……。 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过传染病,哪怕是深宫中, 也要有无数奴仆伺候,这些奴仆,他们需要接触来自京城外的物资…… 所以算下来,将外界变好,同样可以保护宫中的人。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天一种传染病,也不是什么病都吃抗生素。 许多病,就是无解的。 只有通过预防,才能避免。 “行,就按你说的去办!” 朱元璋知道张异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随口胡言,所以答应下来。 张异的方案除了贵,几乎没有别的毛病。 但老朱也明白,既然选择了顺天做为大明的都城,贵和安全比起来,不值一提。 大钱都了,点小钱把顺天打造得漂漂亮亮的,也是不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