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何为民心?百姓还是乡绅-《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第二日,早!

    张异起床的时候,朱标已经跟着皇帝去上朝了。

    他不得不佩服朱家太子和皇帝,他们两个人算得上是勤政了。

    “姐姐!”

    常氏知道张异醒后,特意喊他过来一起用膳。

    见张异睡不够的模样,常氏掩嘴笑:

    “还好弟弟你不用入朝为官,不然陛下少不得要治你罪……”

    张异讪笑:

    “姐姐您就别取笑贫道了,贫道怎么样,您又不是不知道。

    所以陛下让贫道入朝为官,贫道是打死都不敢。

    我怕我刚当今天官,就把陛下给气死了……”

    常氏住在太子府,很少有人跟她如此说笑。

    张异妙语连珠,很快将她逗得掩嘴直笑。

    末了,常氏问张异:

    “弟弟,昨天你和太子说的剖腹产?”

    “嗯,这是一种逼不得已的手段……”

    “真是把人的肚子割开,然后将孩子取出来,那人不是死了?”

    “是呀,所以无论是缝合的线,还是消毒什么的,都要做得极好,这仅仅是我的一个设想,还没有来得及实现……”

    张异给常氏吹牛,常氏安静听着。

    不管张异说什么,她总觉得有这么一个弟弟在身边,她就莫名安静。

    就像当初初见的时候,那个小道士朝着自己招手。

    也许人与人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张异在太子府蹉跎到快中午,才慢悠悠告辞离去。

    他本想回春秋观,却想起自己有段日子没有去找王家兄妹了。

    王保保的日子过得极度无聊。

    他从被俘虏之后,朱元璋就看过他一次,那还是在浙江的时候。

    他本以为朱元璋会拉拢他,谁知道老朱仿佛已经忘了。

    在府中的日子,平淡且乏味,还不如他妹妹观音奴,时不时还会被皇后召见,过去说说话。

    他的状态,肉眼可见的差了起来。

    观音奴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心中焦虑,却不能明说。

    她只能通过她出去,听到的一些风风雨雨,说给王保保听。

    “空印之事,前朝也有!

    只是没想到朱家的皇帝,会对权力如此痴迷!

    这场杀戮,他也不怕杀坏了天下民心?”

    王保保跟以前一样,对朱元璋并不看重。

    不过他说完这话的时候,却刚好看到一个小道士走过来。

    “齐王别把前朝的无能,当成宽厚!”

    张异过来的时候,日常怼怼怼。

    王保保见了他,瞬间来了精神。

    但脸上带着一丝喜意,却又马上收敛起来。

    “伱懂什么?”

    他斜着眼,故意以蔑视的态度激怒张异,张异却不上他的当,笑呵呵:

    “贫道不懂,只不过您说的空印案,是贫道提出来的……

    所以齐王诋毁陛下,也是诋毁贫道,所以咱们必须好好说道说道……”

    “是你小子?”

    王保保和观音奴大吃一惊,这空印案按照观音奴的描述,绝对是一场波及广大的案子。

    全国多少州府县城,只要是主印官员,皆在这个范围之内。

    更不用说,其他历任当过主官的京官,加上他们背后的家族。

    这些人牵连起来,可是非常大的数目。

    而这个大案的发起人,是张异?

    “没想到你小子满口仁义道德,心却黑的很!”

    王保保忍不住嘲讽张异。

    张异不以为然,呵呵笑道:

    “如果贫道说,贫道救了许多人,您信吗?”

    空印案牵连四百多人,对于它本应该波及的范围来说,已经少了将近将近十倍。

    张异心中对这件事的处置其实非常满意。

    这案子放在目前他所处的时空,后世有人书写史料的话,绝对不会再是洪武四大案之一。

    因为现在的空印案压根不配,

    无论是杨宪案还是海盗案,都比这件事严重得多,

    而且张异相信,因为他的出现,原来的洪武四大案,大概率都不会发生了。

    朱标不死,就不会有蓝玉案!

    胡惟庸经历过这么多的变化,早跟历史上的那位不同,加上朱元璋对宰相制度的思考,很有可能会让他平稳逃过一劫。

    至于郭桓案,张异相信随着算学普及,和他推广的财物制度逐渐落实。

    地方上的贪腐不能说没有,但应该捅不出那么大的篓子。

    唯有空印案,是一定会发生的。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现象,张异也知道老朱忍不了这个现象。

    如果让老朱自然发现,这个案子应该会晚爆发几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