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场血案-《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2/3)页

    老朱为选拔上来的人才不行而愤怒,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继续科举。

    当时他们的心中是得意的,因为皇帝没得选。

    君臣君臣,他们这些文臣是皇帝的手足,皇帝哪怕再生气,也不可能自断手足。

    可如今,世道已经不一样了。

    今年有几个官员辞呈抗议皇帝的改革,朱元璋反手,提上来一些人。

    这些人没有经过科举,也不曾读圣贤书。

    他们的出身,仿佛是所有人心头的一根刺。

    “也是……”

    汪广洋不再说话,闷头朝前走。

    而胡惟庸,却看着他的背影,笑而不语。

    ……

    “汪广洋这家伙,史书上写他是个性格软弱之人,怎么见了贫道,去跟要吃人一般……”

    张异回到春秋观,发现徐家丫头压在。

    她已经安排好张海鹏和张胜佑的起居,正好遇见张异。

    张异有些心烦,就拉着她说话。

    提起今日在皇宫的事,他有些感慨。

    “汪相这个人,似乎有些书生气!

    你动了的,可是天下士大夫的根基!”

    “也是!”

    张异呵呵笑起来,汪广洋这个人,确实也当得起宰相二字。

    身为宰相,不管心里怎么想。

    在阶级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站出来是必须的。

    张异记得后世,有人提问,严嵩和徐阶都贪,为什么徐阶都是贪官,徐阶却名垂青史,严嵩遗臭万年。

    张异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大概的意思就是说。

    因为严嵩背叛了他们的阶级。

    身为文官之首,宰相之尊,严嵩却甘心为嘉靖办事,对一个宰相应该负起来的责任,压根不管。

    所以,严嵩才会被人诟病,掌握着笔杆子的文人,对于这位叛徒,陛下绝对是不肯留情。

    汪广洋大抵是严嵩的反面。

    他在个人的追求上,其实配不上宰相的德行。

    可他坚决的站在身为士大夫的阶级的一边。

    “如今京城之内,波诡云谲,你以后也别乱出门,随着陛下越发重用春秋学院的学生,你这个院长,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今年朝中有不少人逼宫,但陛下反手将一批人提上来!

    其中的一个,已经被提到户部郎中的位置,算是咱们学院中走上最高位置的一人……”

    张异想起这位学生,虽然这些年,春秋学院走出去的学生数百,但真正进入官场的人也没多少。

    “户部那个学生,叫做江郎吧?”

    不是江郎才尽的郎,是朗朗乾坤的郎……

    张异隐约还记得这个学生,因为大家每次叫他名字的时候,他就非要强调这些,久而久之,张异就记住了。

    他很优秀,连姚广孝都夸奖过他。

    不过因为是罪臣之子出身的缘故,他虽然被脱了罪籍,却不能科举。

    不过柳暗明,因为在算术上很好的缘故,他被老朱调遣,去了户部当一个小吏。

    只是因缘际会,又被皇帝破格提拔为官。

    虽然父亲空印案中被牵连的掌印主官,被皇帝流放。

    江郎却并没有怨天尤人,

    这也是他能在这场风波中,被朱元璋提拔为郎中的原因之一。

    若非他资历浅,说不定老朱都直接将他提拔为户部侍郎……

    而江郎为了报答皇帝的提拔之恩,或者说,也许是朱元璋鼓励他表现。

    这些日子,他们这批人,确实很是活跃。

    徐家丫头说着别人的事,张异在一边乐呵。

    他这座学院,能让一些本应该在流放中湮灭的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张异觉得自己就做的值得。

    当然,他开办春秋学院的目的,压根不在官场。

    “前几天他还来拜访过我们,明明比我们大许多,却依然彬彬有礼!

    只可惜你和姚大师都不在,他自己找了几个学弟,领着甚至出门去了……”

    “去作甚?”

    张异好奇一问。

    “据说,是去地方上查账……”

    张异问到这里,便不再问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他们随口聊起来的这个学生,会让许多人坐立难安。

    “大人……”

    夜……

    胡惟庸正夜读,仆人急忙赶来。

    “什么事?”

    胡惟庸随口问了一句,并放下手中的书。

    这么晚了,能半夜来找他的,肯定不会是小事。

    果然,仆人回答:

    “是户部的于大人,前来拜访大人您?”

    “户部有事?”

    胡惟庸脸色一变,让人赶紧将对方叫进来。

    “胡相,有件事,我必须跟您汇报一下……”

    “什么事,能让你半夜跑到我这里来?”

    胡惟庸抿了一口茶,等着对方说话。

    “大人还记得江郎吗?”

    “江郎才尽的江郎?不对,本相好像记得,是那个占了大便宜的春秋学院的小子……”

    胡惟庸想起那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年轻人,问:

    “怎么了?一个小小的郎中,还能让你这个户部尚书过来?”

    “大人,别提了,春秋学院那些学生,就没有一个不惹人厌憎的,尤其是帮陛下审计的那些人,下官更恨不得他们早点死!

    今日下官前来,是因为,江郎去了苏州……

    他去查咱们的生意去了……”

    胡惟庸道:

    “你急什么,他一个小小的郎中,能查出什么事来?

    而且,你怎么确定他在查咱们?

    一个郎中出京城,去干什么,难道你不知道?”

    “属下一开始确实不知道,下官也是从别人口中才知道,江郎查阅了最近十年的账目!

    虽然咱们的帐做得好,哪怕那些审计的人也没看出端倪!

    可架不住这个会算账的家伙,一年一年地往下拔细节!

    若不是他向左侍郎反应过这个问题,下官爷不会想起……

    等下官反应过来往下查,他其实一直都在查咱们的账目!”

    胡惟庸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随着对方的说辞,他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做事很小心,朱元璋这些年,因为贪腐不知道杀了多少官员。

    后来大明的经济起来,尤其是日本那边开始送回来大量的白银,充盈国库!

    朝廷在俸禄上,也不曾委屈了下边的官员。

    贪腐的人逐渐减少,加上皇帝对锦衣卫权力的警戒,这些年死的官员才少了一些。

    但朱元璋并不知道,胡惟庸一直在想办法从中搞钱。

    而且他们行事小心,账目做得好!

    又从上到下一条龙,将事情掩盖得严严实实。

    凌说主持抓捕贪官的时候,老胡他们尚且没有被挖出来。

    他被胡惟庸收买后,蒙上了锦衣卫的眼睛,胡惟庸他们敛财的速度,比起以前更快。

    他需要钱,来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

    他本来以为,自己还能安安稳稳多赚几年钱!

    谁知道出了这档子意外?

    若是真的被皇帝抓着蛛丝马迹,恐怕又是一个洪武大案了。

    “胡大人,这件事背后,似乎有宫里的影子……

    江郎前去,起码得到陛下或者太子殿下一人支持!

    他此行真正的目的,下官都不知道。

    若不是……”

    “知道了!”

    胡惟庸敲着桌子,轻轻点头。

    “要是有点倭寇之类的意外,那就好了……”

    他自言自语一句话,把于大人吓得脸色煞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