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身形清瘦,相貌也算堂堂,但一双三角眼,多少破坏他身上的仙气。 可他偏偏又一副对世事漠不关心的模样,让人觉得十分矛盾。 姚广孝见到朱元璋,依然是不卑不亢,并不为皇帝的气势所慑。 老朱点头,此人确实不错。 不过他面无表情,只是将姚广孝写的那篇文章,推到前边。 “这文章是你写的?” “回陛下,正是贫道!” “朕认识张异十年,却鲜有听他如此推崇一人,哪怕如刘基李善长,张异都略有异见! 而他举荐你,却是极尽溢美之词,姚大师,朕倒是很好奇你的本事。 这篇文章,你给朕说说利益……” 姚广孝神色不变,道: “其实贫道洋洋洒洒写了许多,终归只有控制贫富差距这个中心思想,正如师父所言,藏富于民,则盛世兴。 而贫富差距扩大,就是亡国之相! 师父知道陛下想发行大明宝钞,忧心陛下不知节制,才举荐贫道过来…… 贫道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藏富于民之道!” 老朱闻言,气笑了: “张异那混账小子,合着他举荐你,就是怕朕不知道节制? 那他凭什么相信,你能节制朕?” 老朱这话,让朱标额头都忍不住冒出冷汗。 姚广孝是真敢说,他就不给张异,给自己惹下杀身之祸? “贫僧不能,但贫道要来做的事,就是节制皇帝! 所以贫道觉得,我这师尊不讲义气,得罪人的事他不出头,倒是交给贫道。 陛下若是找麻烦,可自去找我师尊,千万不要牵连贫道!” 见他一本正经的甩锅,老朱和朱标不禁笑出声来。 姚广孝身上,确实有一种莫名让人亲近的特质。 这大概也是他,能在原来的命运中,有大成就的原因。 朱元璋发现,就在他这番插科打诨中,自己对他的戒心却是少了许多。 “可……” 姚广孝突然话锋一转。 “在其位,谋其政! 如果陛下真的认可贫道的文章,想让贫道去推行货币政策。 贫道就是拼着杀头,也要节制皇帝……” 御书房的氛围一下子凝重起来,朱标也捏了一把冷汗。 老朱用森然的目光盯着姚广孝,却只见对方平平淡淡,一点都不被朱元璋影响? “你不怕死?” 朱元璋问了一句,姚广孝淡然道: “怕死得毫无价值! 若此时陛下问贫道怕不怕,贫道怕! 若贫道得陛下垂青,主持了货币改革,贫道不怕!” “好一个不怕死的姚广孝,哈哈哈哈……” 朱元璋听着姚广孝的回答,不怒反笑。 “难怪张异会推荐你,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错…… 朕也看了你的文章,也明白你的意思,来人,赐座!” 朱元璋让太监搬来一张椅子,让姚广孝坐下。 “你给朕说说,关于货币政策的事……” “这些东西吗,都是师父所教,不过贫道也有自己的理解,陛下……” 姚广孝想了一下,将张异给他灌输的,关于经济学原理给朱元璋一一道来: “首先,什么是货币……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姚广孝曾经跟张异说过,货币改革这件事,最难的地方就是说服皇帝。 没有人喜欢手中的权力被限制,而发行货币,恰恰就是要控制皇帝心中的欲望。 从最早的贝壳开始,姚广孝将货币的本质说得明明白白,也说明了,朝廷发明货币的话,其中的铸币税。 用通货膨胀收割百姓,是每个当权者经受不住的诱惑。 可是一个上升的王朝,如果控制不住这个,那将信誉破产,更加严重的,就是百姓被收割之后,贫富差距带来的政局不稳。 朱元璋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还问问姚广孝的问题。 “你师父曾经说过,改朝换代无非是天下人没了上升通道。 你姚广孝说的贫富差距,大致也是一种意思,朕明白了! 在货币这件事上,朕可以考虑你的意见?” 姚广孝一愣,朱元璋这么快就接受他的意见? 在他前来的路上,姚广孝早就做足了准备,去说服朱元璋。 他心里的手段,还没用出十分之一,老朱就接受了? “随心所欲,固然是君王所愿,可君王也有君王的责任。 让百姓安居之类矫情的话朕不说了。 就是为了大明长治久安,皇帝也要懂得节制的道理。 难道姚爱卿以为,朕就是个不知节制之人?” 姚广孝若有所思,在他来之前,他还真是如此以为的,哪怕张异告诉他,他可能错判了皇帝。 这其实也不怪谁,朱元璋在执政中,手段激烈。 这让人往往以为,他是个不懂退让的人。, “太子,朕的话也是说给你听的……” 老朱在和姚广孝说话的当口,还不忘顺便教育朱标。 朱标赶紧站起来,表示受教。 “别这样看着朕,朕虽然没有太宗的气度,但也不是什么昏君! 当年张异劝朕改革宗室制度,朕不也是从善如流。 事实上,朕一直也希望有个人,能够提醒朕,以前朕期望刘伯温,但他已经辞官了。 后来朕觉得你师父不错,可他偏偏不愿入朝为官。 现在他将你推给朕,朕就给你一个机会。 朕要看看,你如何节制朕! 姚广孝!” 朱元璋喊了一声,姚广孝心领神会,赶紧给老朱跪下: “臣在!” “既然你说,货币的发行应该独立于户部之外,朕就让你试试,将货币发行的事情交给你去做! 不过此事你要做得漂亮,你说的银行,朕也会支持你成立! 你姚广孝,就是这银行的第一任行长,姚爱卿,你可千万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看中!” 姚广孝闻言,低头同意。 关于银行的架构,权柄,还有限制,姚广孝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不怕老朱不信任他,就怕老朱对权责划分不清。 既然朱元璋给了他足够的信任,他就听从张异的,放手去干。 当大明的官员,姚广孝并不上心, 但这改天换地,有他姚广孝一份。 “那个叫方孝孺的孩子,应该也是你培养的嫡系吧,我听太子举荐过他,说他也是人才,那就让他也跟着你吧。 还有,你若觉得有合适的学生,不超过十人,可以一并加入!” 朱元璋在筹备银行这件事上,表现出对姚广孝极度的信任。 姚广孝有些意外,同时也有些感动。 既然皇帝信任他,那他没有道理不去努力做这件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