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臣,多谢陛下!” “去给朕做一套方案上来,以后你可以随时入宫,跟我汇报……” 所谓的银行,还是朝廷组建的中央银行,这件事在大明也好,在华夏也罢,都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朱元璋暂时也没想好怎么给姚广孝定品阶,干脆缓一缓再说。 姚广孝领着朱元璋朱元璋的命令,出门的时候都还震撼不已。 皇帝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配合他了,而是全力配合。 自己封赏也就罢了,老朱给他是个当官的名额,意味着春秋学院有十个学子能绕过科举,鲤鱼跃龙门,从此飞升。 而作为经手人的姚广孝,等于刚刚进入官场,就获得了十个可以依靠的嫡系。 姚广孝迷茫了。 “父皇,您对此人,似乎好的过分……” 朱标对于朱元璋的决定也疑惑不解。 “张异跟朕提过姚广孝这个人,他曾经提过一点,就是此人不慕权势,且对老四非常忠心。 这样的人,既然朕准备用他,就要给足他足够的权势。 让他归心,他才好为朕办事!” 朱标若有所思,简而言之,张异对姚广孝的判断就是。 他虽然桀骜不驯,但如果你对他是示之以诚,一旦他信服你,将会比任何人都忠诚。 “这只病虎,就看朕能不能降服了!” “他若是病虎,父皇必定是伏虎罗汉!” 朱标给朱元璋一个小小的马屁,老朱很是受用,不过他心中,还有那么一丝疑虑。 姚广孝回京之后,朱元璋的改革马上开始。 按照姚广孝的设计,或者说就是张异对后世央行简化后的设计,发型大明宝钞的权柄,被皇帝分到新成立的央行哪里。 不过朱元璋没有叫做央行,而是宝钞局。 而主持宝钞局的姚广孝,直接成为三品大员。 这空降的三品,一时间引发了朝堂的震动。 而宝钞局一出,首先动的就是户部的权柄。 户部失去了发钞的权力,或者说,天下发钞的任务,都需要姚广孝来管理。 发钞这件事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大明宝钞锚定的,是朝廷的税收,也是国库中的钱银。 等于国库的白银和粮食,都是大明宝钞的锚定物。 户部理论上,还要找宝钞局借钱。 这一下子给满朝文武炸了毛了。 要是皇帝分出一个机构也就罢了,偏偏那个人是姚广孝。 一个没有经历过科举,甚至不是儒家的人,就这样成了三品大员。 朝中瞬间群情激奋,又是如雪片一般的朝着朱元璋飞来。 老朱对此置之不理,就让姚广孝折腾。 一个月之后,姚广孝给朱元璋交上了自己的方案,关于货币的锚定,还有发币的计划。 朱元璋十分满意,大明第一批宝钞,很快通过宝钞局,发到民间。 发钞的手段,自然是通过薪水俸禄。 当百官拿到朱元璋发放的粮食和一部分纸钞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就算皇帝宣布大明宝钞可以当成货币,可也要有人认可才行? 如果手里的东西成为废纸,货币的发行就没有意义了。 不过姚广孝很快宣布一件事,就是在宝钞局,大明宝钞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白银。 等于说,姚广孝用国库里的白银给宝钞背书。 一时间,半信半疑的官员,开始去宝钞局换。 等他们从宝钞局拿到属于自己的白银的时候,还一脸不敢置信。 朱元璋一旦决定做一件事,他并不缺乏决心。 这些官员,有一部分将大明宝钞出去,拿到钱的商人和百姓,也去宝钞局兑换银子。 姚广孝大笔一挥,全部同意。 “你这阵子,可知道耗了朕多少银子?” 第一批宝钞出去的十多天后,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将姚广孝叫到御书房。 “陛下觉得大明宝钞耗费您的银子,证明您自己也没将那些纸当成钱。 您自己都没有信心,让百姓如何相信你?” 姚广孝一席话,将朱元璋怼得哑口无言。 发行大明宝钞,居然这么麻烦,这比他当初设想的要难多了。 也难怪姚广孝说,他过来就是为了节制皇帝的。 “陛下,这东西,如果没有朝廷的信用背书,它就是废纸! 陛下想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想法固然很好! 可您自己都没信心,百姓如何有信心? 百姓要挤兑,就让它们挤兑,反正一开始微臣发出去的货币就是有限的,也做好了被挤兑的可能! 民间也好,那些大臣也罢,只要他们多兑换几次,就应该会嫌弃麻烦,逐渐接受手中的大明宝钞! 臣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百姓对朝廷的信心…… 陛下如果连这都忍不了,您可以另请高明!” 朱元璋差点被姚广孝的话语给气背过去,不过他很难得忍下来。 “你跟你师父一样,都不是好东西!” 姚广孝闻言,一直平静无波的他,却难得咧嘴笑。 似乎朱元璋将他张异相提并论,是莫大的荣耀。 老朱终归没有干涉姚广孝,而是全力支持他。 相比起自己脑子一热就发行的大明宝钞,他更期待张异和姚广孝为他描绘的未来。 纸币如果能成为一种成熟的货币,这不仅仅是在大明内部可以用,甚至能输出出去。 铸币权隐藏的好处,不可限量。 可是要将大明宝钞变成人人信任的货币,就需要足够的克制! 姚广孝没有让朱元璋失望。 第一个月宝钞局发出去的宝钞,有七成被人换成白银。 第二个月,只剩下五成。 第三个月,这个比例变成三成。 朱元璋头疼的挤兑潮,在国库充裕的白银支撑下,终于抗住了。 “成了?” “第一步成了! 恭喜陛下……” 姚广孝顶着压力,终于完成了他计划中的第一步,让大明宝钞建立初步的信用。 他自己也十分难得的,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事,你居功甚伟!” “不,此事能成,还是因为大明前边打下来的基础,没有日本的白银,臣做不到这一步!” 姚广孝适时,将功劳让给朱元璋。 老朱盯着他,脸色却阴晴不定。 …… “一百文钱?” 应天府,已经逐渐步入冬天。 张异随行的车马,在路边休息之后,吃喝一顿。 等他从掌柜找的钱中,发下了一张一百文钱的大明宝钞,不由笑起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