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天子守国门,归还天师位-《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1/3)页

    “蒙古人来了?”

    北京,皇帝还没来到京城,蒙古人先来了。

    前线的消息传来,确实让不少人心惊肉跳。

    “要是前线的徐将军挡不住,那不是他们马上就能冲到京城?”

    “赶紧去通知皇上……”

    相比起其他人的惊慌失措,胡惟庸知道这件事,心情是惊喜不已。

    蒙古人终于来了,他不用提心吊胆,怕事情功亏一篑。

    不过兴奋之余,他听着百官的反应,又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在朱元璋还没入城的时候,蒙古人来了,比胡惟庸想象中,还要早上许多。

    大明的迁都还没到来,蒙古人就先给皇帝上了一课……

    已经有不少官员建议,北方危险,让皇帝先不要到北京来。

    可是,如果朱元璋不来北京,他的一切计划,不就泡汤了。

    “胡相,您赶紧写奏疏,让陛下保重龙体,大局为重……”

    胡惟庸深吸一口气,无可奈何……

    就在他复杂且焦急的情绪中。

    河北!

    皇帝的车辇停下来。

    “蒙古人回来了?”

    朱元璋收到军报的时间,并不会比北京晚多少?

    当他看着前方的情报,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大明迁都,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间点过来。

    朱元璋的好心情,全部被搅乱了。

    “陛下,这次蒙古军攻势猛烈,不单是燕地,太原,陕西,同样遭受蒙军的进攻!

    这次的行动,臣觉得有蹊跷,还请陛下暂缓迁都!”

    “请陛下顾全大局,暂缓迁都!”、

    “请陛下顾全大局,暂缓迁都!”

    迁都迁到一半,却被这种突然的意外打断,朱元璋的脾气,已经到了要爆发的边缘。

    听着手下的劝说,他深吸一口气道:

    “给朕继续走!”

    “陛下!”

    汪广洋等追随朱元璋一路前行的大臣们,开始跪在地上,不让皇帝前进。

    “朕若往回走,岂不是沦为天下人笑柄?

    朕当年从江南,一路将蒙古人赶到漠北,从未怕过!

    如今尔等却让朕止步不前,甚至打道回府,这是让朕自绝于天下人。

    走,给朕继续走!

    朕既然决定迁都北京,就做好天子守国门的准备!”

    汪广洋等人闻言,面面相觑。

    不过朱元璋一句天子守国门,却也让他们莫名热血沸腾。

    老朱的话,随着人传人,在队伍中逐渐传递开来。

    那些军人,官员,闻言心头都升起别样的感觉。

    历朝历代,出了战事,别的皇帝都是迁都远遁,主打一个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而大明的君王,却立下天子守国门的誓约。

    整治队伍的士气,莫名的高涨起来。

    “天子守国门,这就是我们大明的皇帝!”

    队伍中,老张和张异同乘一车,张正常听了老朱的话,脸色也红润起来。

    朱元璋不管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

    但至少,这位皇帝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老张深吸一口气,因为舟车劳顿的疲累,他闭上眼睛,靠在车厢的壁。

    张异给大哥一个眼神,示意他照顾好皇帝,他主动走下车,看着前方的情景。

    汪广洋他们依然跪地不起。

    皇帝有舍身的决心,可是他们身为臣子,却不能不劝诫皇帝。

    “陛下,不行,您也让太子殿下……”

    汪广洋话音未落,张异主动上前:

    “不可……”

    百官的目光,都落在张异身上。

    “让太子离开,岂不是陷太子于不义?”

    “你懂什么?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和太子……”

    汪广洋跳起来,指着张异的鼻子大骂。

    他可以不同意朱元璋的想法,却不能反驳老朱。

    可是借着骂张异,他却可以把自己行踪所想说出来。

    “所谓的君子,也包括诸位大人吗?”

    张异一句话,说得许多官员面红耳赤。

    这话诛心,却也表明了他们真实的想法。

    皇帝危险,他们就不危险吗?

    一听说蒙古人近在咫尺,虽然对徐达也有信心,可谁愿意跟着朱元璋冒险?

    汪广洋闻言,气炸了。

    其他官员反应过来,纷纷指责张异。

    “张异,你个神棍,你敢保证北京不会出事?”

    张异呵呵笑:

    “不敢!”

    张异颇有神仙之名,众人本期待他做出一个吉祥的预言,好安抚人心。

    可他光棍,直接承认自己不行,大家可都给整不会了。

    但张异画风一转,说:

    “陛下可往,贫道可往。

    贫道不能保证其他什么,但能保证,真有事,贫道会比陛下和太子殿下先倒下……”

    张异的话,深得朱元璋的心。

    老朱说了一声好,然后回头问朱标:

    “太子,伱觉得如何?”

    “父皇去得,儿臣不随,岂不是不孝?”

    见无论是太子朱标,还是皇帝本人都已经决定继续前进,百官自然不会说些什么?

    老朱看了张异一眼,点头,然后拔出宝剑,指向天际。

    “既然蒙古人不怕死,朕虽然不能御驾亲征,却也能为我大明扼守国门,为苍生百姓,谋万世太平!”

    “天佑大明!”

    “天佑大明!”

    在军队的呼喊声中,朱元璋剑指北方。

    皇帝的车辇,开始缓缓前进。

    迁都的队伍,继续朝着北方前进。

    张异站在原地,默默着看着车马从自己身边走过。

    虽然成功替皇帝化解麻烦,他心中却隐约有些不安。

    他没有去找张正常,而是上了姚广孝的车。

    “你觉得,这蒙古人突然杀回来,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姚广孝面色凝重,其实他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师父,您觉得蒙古人,这次能打穿我大明的防线,威胁到陛下?”

    张异想了一下,摇摇头。

    从北平守卫战开始,王保保坑了十几万蒙军之后,一切的结果就已经尘埃落定。

    这些年,大明的军队变得更强大。

    火枪,火炮和没良心炮这种便捷式武器的出现,更是将大明让大明的战斗力领先了一个时代。

    此消彼长之下,游牧民族每过一天,他们跟大明的差距就会拉大一天。

    更何况,就算大明没有这些进步,徐达,蓝玉……

    还有在西北方向的李文忠等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