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纺织业?” “没错,就是纺织业……” 张异道: “从宋时黄道婆将纺织技术传入长江中下游一带,吴地一直是全国的纺织业中心…… 龙凤年间,陛下就已经在他所辖地区推广种,去年更是加大了力度! 这的产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给纺织业提供基础……” 提到种植和纺织业,朱元璋可就不困了。 推广种植,也是他比较得意的政绩之一。 如今江南各地,大抵都有种植,而松江府附近,更是在元朝时期就是的产地。 有了,纺织业自然也就起来了。 事实上在苏州、松江、杭州这一带,早就是纺织业的中心。 张异提出要从纺织业入手,在老朱心里,这并不是个什么新奇的主意…… 松江府,大大小小的家庭工坊不知凡几…… “纺织业,咱们能干点什么,如果你只是想开开染坊,搞搞工坊,这倒是有条件,可是……” “不是工坊,是工厂…… 拥有新的纺织机,新的管理方式,能够流水作业的工厂……” 张异重点强调,朱元璋被一堆名词绕的有点晕…… “咱们开工厂的目的,是能几倍,十倍于一般家庭工坊的产量,将天下布的价格打下来。 用更高的生产方式,让朝廷看看工商业的税收潜力。 不过,这事还是等刘伯温那边说动皇帝再说吧,现在说这些没有意义…… 且如果不能找皇帝要到一些特殊的权利,恐怕也不好办!” 想要特权,什么没有? 朱元璋心里既然有了主意,他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东西。 工商业的税收潜力真的很高? 还有,工厂比起家庭工坊究竟好在哪? 管理模式……? “你给我细说下所谓的工厂…… 还有税收的事!” 张异简单的将工厂和家庭工坊的区别说了一下。 从规模,生产方式还有管理方法,他所说的东西,都在挑战老朱的认知…… “就说管理方式吧,叔叔,您现在的铅笔工坊经营得如何?” 朱元璋被张异问到这个,有点卡壳,他一个皇帝如何不可能时时关注这件事。 不过,铅笔这种硬笔,在老朱的有意推广下,确实也逐渐传开了。 铅笔工坊的利润虽然不大,但胜在稳定。 “倒是还可以,不过也就那样,如今外边已经有能仿制铅笔的工坊,咱们不再是独一家!” 张异闻言莞尔,铅笔这种东西的工艺并不算难。 只要知道材料,配方是可以慢慢研究出来的,他本来也不指望这玩意赚钱,只是听到老朱诉苦: “虽然销量上去了,但因为同行竞争,利润反而下去不少!” 这件事老朱倒是知道的,因为在铅笔工坊的利润下降,东西被人仿制之后,检校曾经跟他说过。 检校的意思,是教训一下仿制的商人,只是朱元璋禁止了这件事。 铅笔这种东西,是知识传承的工具,而不是谋利的商品。 朱元璋严禁高见贤等人去收拾竞争对手,但铅笔工坊的利润开始不行,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最主要的是,工坊的工匠也在离开,熟练工变少。 又导致了工坊的产量下去。 张异听老朱说完,笑了: “叔叔,那你试试我说的流水线作业,看看能不能把利润做上去。 铅笔的制作,就那几道工序,你可以将他们拆分开来! 然后,把最难的工序,交给熟练工做,而新手只做简单的部分。 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然后到最后的组装环节,再将它们组装起来。 你试试,会有惊喜……” 流水线,是工业革命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张异对这种管理方式有信心。 可是,如果没有感受过流水线作业强大的人,听起来其实很反直觉。 朱元璋对于张异有足够的信任,所以他点头同意。 “至于新的纺织机,回头我会研究出出来,直接抄珍妮纺织机就行了…… 至于工人…… 叔叔还记得咱们争论过的关于女子的话题吗?” 朱元璋闻言一愣,这聊着开工厂,怎么好好的扯到女子的问题上去了。 “纺织业最重要的工人,就是由女子组成的,叔叔不相信女性的生产力,小道到时候也会让叔叔见一见…… 这些女性在农耕中,她们能发挥出来的力量微乎其微,可是在纺织业,她们才是中坚力量!” 提起关于女德的问题,老朱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