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战略定力,带太子过来-《大明:爹,我不当天师了》


    第(3/3)页

    黄英美洲之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成功?

    甚至,他们连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

    张异不会轻易放弃对美洲的探索,可也明白大海的可怕……

    假设黄英他们回不来,大航海的计划至少要搁置许多年。

    而占城稻和水稻北迁,也许是明初休养生息的最优解……

    “你想让我做什么,如果只是献出种子,我相信你不至于要求到老夫这里!”

    刘基闻歌知雅意,张异这小子绝对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

    “只是这样,殿下不会重视!”

    张异随口回答,在重农抑商和数学概念缺失的大背景下,占城稻这种在史书意义上属于封建社会农业革命级别的物种,献给上位者,上位者未必放在眼里。

    张异无法改变古人的三观,但他并不想自己努力的成果白费。

    既然要贡献出去,就要达到最好的效果。

    他原本选的目标,并不是太子朱标,而是朱元璋。

    只是皇帝远行,还带着自己的老爹走了。

    张异想来想去,唯一能给他提供最大帮助的人,就是刘伯温。

    而他要算计的人,正是如今在监国中的太子朱标。

    也该与他,来一场邂逅了。

    “刘大人,咱们去另一处!”

    张异带着刘伯温去了后来皇帝赏赐给他的田地,这写田地并不种植占城稻,可依然是不可多得的良田,刘伯温看着沉默了,他似乎明白张异想说什么?

    “这附近,还有其他百姓种的田地……”

    他们又去转了一圈,刘基更为沉默了。

    “你是希望我带着太子殿下前来,让他看看其中的对比?”

    “没错!”

    张异承认了自己那点小心思,他一开始的计划,是希望带着皇帝出来的。

    他没见过朱元璋和朱标,要接触对方,需要一个契机。

    这是张异出于答应老张,要帮忙拿回天师位自己所做的努力。

    可是,张异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将占城稻推广出去。

    成功推广过种痘法,他明白没有朝廷重视,再好的东西也无法真正流行。

    并不是说将好东西献给皇帝,就能一了百了。

    后世的水稻北迁好不好,占城稻好不好?

    为什么明明是在明朝水稻北迁没有被很好的执行?而到清朝康熙年间,反而被康熙推广开来?

    其实在张异看来,这无非就是上位者重视或者不重视的问题。

    古代的信息太闭塞了,如果任由这些东西慢慢流传,只是浪费时间。

    康熙能推广水稻北迁,很大程度上和他是一个种田爱好者有关,这货好园艺,所以重视!

    朱元璋应该也是一个重视生产的皇帝,只可惜他不在。

    朱标张异相信他会是一个好皇帝,但毕竟没有史书验证。

    所以,张异并不希望刘基只是简单的将种子献给朱标。

    他要让刘基将朱标带到这里来,只有见过占城稻,不是占城稻却施了复合肥的田和没有占城稻,也不曾施粪丹的田地的区别。

    这对于不事生产,也不懂生产的人,才能切切实实认识到占城稻和粪丹的好处。

    他才会实实在在的推广这些东西。

    刘基若有所思,这小家伙的心思他明白了。

    不管是张异出于私心也好,出于公德也罢,他都支持张异的决定。

    能让天下亩产翻倍的好东西,怎么推广都不过分。

    只是,这其中有个问题……

    刘基莞尔一笑,张异那点小心思大概要落空了。

    “我答应你,但不保证成功!”

    “先生有心就行!”

    张异笑了笑,距离收割还有几日,足够刘伯温去说服朱标。

    “可惜呀!”

    刘基回到种植占城稻的农田,抚摸着那些饱满的稻种:

    “要是陛下在应天就好了……”

    ……

    北平府!

    朱元璋此时也抚着一些稻种,神色激动。

    跟南方已经接近成熟的稻谷不同,北方的水稻成熟确实晚了一些。

    但这并不妨碍老朱心里激动。

    他不是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就算是没有成熟的稻谷,依然能给他足够的判断。

    “张爱卿,过来!”

    朱元璋兴奋地,朝着不远处的老张招呼。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