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异说出了老朱心里一直没有说出来的话。 何为民? 所谓的民,本应该指代百姓。 可在士大夫和君王的争锋中,所谓的民心,却往往不能代表百姓。 所谓的民心,不过是士大夫们挟百姓要挟君王的工具。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整个士绅,或者士大夫的阶层,在百姓和君王之间,形成了一层巨大的屏障。 按照张异的说法,这叫做信息差…… 士大夫手中的武器,就是因为知识垄断带来的信息差。 一句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曾经将这层虚伪的面纱揭开。 许多人,还以这句话沾沾自喜。 可惜,朱元璋就是个不信邪的皇帝,他偏要,改变这种现状。 但这条路,注定艰难。 能理解他,或者为他说话的人实在太少。 张异和王保保之间的争论,让老朱在冬日之中,体会到了一种吾道不孤的温暖。 “这小子,虽然生着朕的气,但还是懂得维护朕的……” 御书房里只有皇帝一人,朱元璋笑得毫不掩饰。 他最重亲疏有别,张异这种维护自己的态度,太合老朱胃口了。 “沉默的大多数…… 这句话,引人深思呀! 来人,把张异给我叫过来!” 朱元璋朝着御书房外喊了一声,自然有人领命,去宫外寻张异去了。 跟观音奴聊了一会,张异刚出门,就被锦衣卫给逮住了。 听皇帝召见他,他表情变得古怪起来。 本来他还想明日进宫,可既然皇帝找见了,择日不如撞日。 张异上了车,一路朝着皇宫去。 在承天门口,张异遇见了周通。 周通神色平淡,远远朝着张异行了个礼。 张异回礼,二人看似交情淡了许多。 这正是张异希望看见的,他和周通的关系,也算是过命的交情。 只是周通的身份,上次经过张异提点之后,特意与他保持疏离。 锦衣卫与其他人交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符合职业道德的事。 也容易被皇帝猜忌,不予重用。 这段小插曲,他转眼放下。 从承天门,过午门! 张异进宫之后,来到御书房。 “过来!” 朱元璋正看着桌面沉思,张异进来之后,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老朱招呼过来。 “沉默的大多数……” 张异看到那几个字,就知道自己刚才的一举一动给老朱监视了。 他也无所谓,反正锦衣卫是什么德行,张异心知肚明。 如果王保保的囚禁之地,没有锦衣卫监视,那才是怪事。 “所谓民心,却不是百姓之声! 有人挟民意威胁天子,转眼却去欺压他们依仗的百姓! 朕当皇帝以来,也曾想过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让百姓的声音绕过士大夫传递上来! 只是这件事,任重道远呀!” 张异沉默,这件事本来就只有朱元璋才会干,其他皇帝大概会觉得吃力不讨好。 老朱是个不一样的皇帝,是因为他的出身的原因,他和官员阶层有天然的隔离感。 倒不是说他有多慈悲,多爱民。 他干过的糟心事也不少。 不过这样一个出身的皇帝,他多少有点能够体恤到百姓的苦难,还有明白百姓发声无力的绝望。 如何让百姓的声音,绕过士大夫这座桥。 是朱元璋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谈何容易? 哪怕是在他生活的年代,在自媒体兴起之前,都有一大群精英掌控着一切话语权。 这件事从来不易,可张异却必须回答皇帝的问题。 “你,有什么主意?” 朱元璋已经将问题丢给他了,他不回答点什么,总说不过去。 “陛下这些年,也一直在试图用舆论影响民心吧?” 张异抬起头,问道。 在没有与朱元璋相认之前,他其实已经隐约感觉到民间关于皇帝的口碑,似乎在变好。 老朱在民间的口碑,其实一直挺差的。 这大概源于南方血多士绅对他的不满。 他们不敢造反,也不敢反抗。 不过他们手中的笔杆子,却能编出许多黑老朱的故事。 而朱元璋学了张异的手段之后,他倒是先下手为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