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传说中的妖僧,将史书上一个以忠诚正直闻名的青年给收为徒儿,这种扭曲历史的感觉,让张异颇有点怪异。 姚广孝将方孝孺带走,开始教他学习经济学。 如果说从儒家学到的道理,是属于对世界观的铸造的话。 方孝孺从姚广孝这里学习的,就是张异一直所推崇的术。 方孝孺和姚广孝,很快从张异的视野中消失。 而张异这几日的动作,就是陪着朱标,在这座未来的都城中走动。 锦衣卫副指挥使凌说终于收到了朱标过来的消息,赶紧求见。 “凌大人,辛苦了!” “殿下言重了,此乃微臣的本分,殿下,请容微臣为您汇报……” 凌说将他这些日子在应天府的动作,巨细无遗跟朱标说了。 关于置办产业,建设情报机构,还有各种官员的消息一一呈报。 这些消息,许多朱标在南京的时候看过。 但他出来的这些日子,后续的事情却不知道。 “胡惟庸的表现如何?” 朱标问起胡惟庸的事,凌说犹豫了一下,说: “属下跟他有过矛盾,不过此人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地方……” 不夸,就等于是最好的夸奖。 北京紫禁城那件事,朱标也是知道的。 ‘ “看来,咱们这位胡相的表现还是很好的……” 朱标回头望向张异,张异呵呵笑。 反正现在的胡惟庸,跟他印象中那位跋扈的宰相不同。 “也该去见见这位胡相了,你去通知他过来!” 凌说领着朱标的命令前去,不多时,胡惟庸匆忙赶来。 “臣,见过太子殿下! 殿下,您来北京,怎么不告知属下?” 胡惟庸脸上,有些责怪之意。 “本宫这次前来,也想好好看看这京城的情况,这市井的烟火气,大张旗鼓的前来可感受不到……” “殿下,恕臣直言! 太子殿下这个行为,实在太过孟浪。 身为储君,当以自己的安危为重。 殿下没事便好,若是有事,然微臣如何能跟陛下交代? 您就不记得,洪武三年的那次?” 胡惟庸说完,眼神刚好飘到张异身上。 随着张异和皇帝相认,当年那场刺杀的真相早就浮出水面。 皇帝因为微服出巡而被人抓住机会,这件事没少被朝臣数落。 胡惟庸的意思,既有劝谏朱标,也有给张异泼脏水的意思。 张异闻言,嘿嘿一笑,却将头转到一边,不去与胡惟庸一时之气。 胡惟庸与他的关系,人尽皆知。 若是他不给自己找点事,那才是真的奇怪。 朱标打了圆场,哈哈大笑: “胡相心系本宫安全,本宫知晓了,以后本宫不会随意做出此等危险动作!” 他给了胡惟庸一个面子,胡惟庸自然就坡下驴。 “殿下不怪本相唐突就好!” 两人自然而然的聊起最近的政务,胡惟庸对答如流。 “这北京商贾如流,且陛下解放海禁的消息传出来,此时已经有不少商人,摩拳擦掌! 只等我大明北伐大胜,班师回朝。 这北京的气象,恐怕要再上一层楼!” 朱标闻言苦笑: “胡相又不是不知道,此次北伐不如以前!” 胡惟庸脸色不变,道: “那又如何,蒙古人怯战,乃是因为他们被我大明打怕了! 从此以后,这些人不成气候!” 朱标笑笑,并没有将胡惟庸的马屁放在心上。 “不管如何,他们都是大明的英雄,这次我弟弟也要回来,他第一次上战场,本王也放心不下,胡相,你准备一下,就陪着本王一起等我大明将士凯旋归来!” “是,太子殿下!” 胡惟庸领了命,又建议朱标去太子府住下! 随着迁都的时间逐渐接近,皇宫和太子府等地方,也有奴仆在。 既然已经曝光了身份,朱标自然不会拒绝。 和张异告别之后,他随胡惟庸前往太子府。 “太子殿下,您安心休息。明日我再给您请安……” 等胡惟庸退出太子府,他转身回了自己休息之处。 夜半,有人敲门。 胡惟庸打开门,一个矮小的汉子,从外边走进来。 “你们的人准备的怎么样?” 胡惟庸开门见山,询问此人,那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 “我们该如何相信你?你可是大明的宰相……” “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愿不愿意赌? 你们的家园,早就被朱家的铁骑践踏,你们这些人,也早就如丧家之犬! 除了沿着朝鲜一路南下,就在海边苟延残喘,你们还能做什么? 反正都已经没了前程,为什么不随本相赌一把?” “你们中原人,不可信…… 但……就如你说的,我们没有退路。 但愿你,说话算话!” 胡惟庸笑道: “你们若愿意跟本相起事,本相自然不会辜负尔等! 日本,本相看不上,只要本相夺了天下,切断了对明军水师的补给,他们的处境跟你们就是一样的处境! 到时候,尔等自然复国有望……” 汉子很满意: “我回去会跟我家大人说,等有消息,我马上回复……” “你们最好快点,时间不等人!本相也需要时间,将你们洗白,让尔等进入大明腹地。” “好!” 汉子答应了胡惟庸,推开门,消失在夜幕中。 (本章完) 第(3/3)页